to 战地钟声:
感谢你有兴趣谈谈美学的问题,不过兄台也许没看明白我的话吧?我再引用如下:
[face=黑体]“我也见过不少国产烟斗,相信各位村友比我更有体会,不是要贬低国产货。平心而论,很多国产烟斗,品质还不差。工艺上的欠缺也还是可以弥补的,毕竟仅仅是个烟斗,结构不复杂。我们其它复杂的工艺品多的是,相信工艺的改造不成问题。但难改的便是“艺术品味”,根源还是“审美情趣”。因为这“审美情趣”常常是虚无的,并不像具体的工艺流程那样可以言说清晰,有目可循。这是制作师个人的内在修养。正因如此,反而让大家忽视不见。
比如村友“大阿斗”兄的几支鼠李烟斗,其实工艺上不错了,但是在艺术品位上还值得商榷。(这里先向“大阿斗”兄致歉,我并非要“拍砖”完全是建议,对与不对,还望“大阿斗”兄海涵!)有以下几点还望相互讨论:
1。木色的运用。比如鼠李根瘤木质的特点,是否要考虑一下颜色的搭配?简单的讲,极浅色的木质和极深的烟嘴是否合适?比如需要一个间色加在中间,作为过渡。
2。所谓坚实的“主形”。摈弃繁复的“副形”。举例:随形斗(freehand)外形不应随意转弯,不应过分多的圆弧。要以根瘤斗体为主体形,反复细心修改方案,不应被根瘤的其他部分喧宾夺主。
3。一定要有“比重”,不一定是对称的,但斗体为主。
4。如果可能,尽量突出材质的自然感觉。这可在上漆的步骤、还有斗体表面的材质处理上下功夫。
5,可以考虑东方特有的风格及材料,作为辅料。如:竹、原木等。
还有很多,不一一讲了,不知我这么说“大阿斗”兄弟能否明白,不过有几个方法可以在艺术审美上提高很快,仅供参考:
1。找你当地的艺术院校,学个短期的素描、色彩。这能帮你有基本的美术基础。
2。平时找个A4 的速写本,画速写(人物为主),每张5分钟。这能帮你有基本的造型基础,控制能力。
3。多看其它艺术品,不要只从烟斗入手。比如:陶艺、漆器、我们的紫砂壶。要以古代的精品为主(包括小日本的)。这能帮你提高传统审美。
4。多看现代艺术品。这能帮你把握时代趋势。
5。看完了,还要画。 画出自己的见解和不同。 这能帮你实际运用。
6。当然,还要经常来烟斗村逛逛,让大家“拍拍砖”,玩笑!
以上是我的一点拙见,对与不对,还望“大阿斗”兄海涵!”[/face]
1。“战地钟声”兄如果 你再读一遍,能看明白了吗?我想我们讲的不是一回事。我是在讲的是在制作烟斗时很具体的对“造型”的处理方法,这几乎是个“通理”,也就是说像数学公式一样,是种基本方法,用这种方法你可以创造任何创作,任何风格。或者说我前文讲的和你强调的风马牛不向及。
2。我没有用太多专有名词,基本上尽量用大白话,如果兄台有不解,尽管讲来,不要客气。
3。关于兄台讲的“东方艺术更多讲究的是无为之间的平衡”,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看了我的前文,以为条条框框太多了?所以,就认为我是要刻意制定规范而妨碍了创作?如果你这样认为,你又误解小弟了。不怪你,隔行如隔山,但如果你自己亲自多进行一些艺术创作,你就不会如此认为了。实际上,我自小的绘画创作皆不愿受到束缚,不但是油画,连被称为“几乎不可能有修改余地的版画”,如木刻、丝网等,我都是几乎即兴创作,但同样也要面临几乎不可能修改的局面,也会有更多废品的机率。比如,你如果没有固定的草稿,以刀刻下去,错了,怎么办?总是再拿块木头补回去吗?所以,传统的要求是,有一个详细准确的草稿,然后“转腾”到你要制作的画面上。你看到的很多艺术大师都是如此,像耳熟能详的达芬奇、拉斐尔等,但是你也许不知道凡高也是画了很详细的草稿,才开始画的。你看到他那么激情的笔触,不会想到竟然是凡高在速写本上一遍一遍的摹写后才动笔的,为什么?其一当然是凡高学画较晚,比较不自信,没有把握,所以要反复摹写才肯最后动笔,而且同样的题材,他都画好几遍。其二,凡高也和其他大师们一样,比较谨慎,在真正动笔前要尽量把画面的问题想清楚。东方的很多艺术家,无论是八大山人、还是张大千、齐白石都如凡高一样对自己将要创作的作品极其讲究,反复研习,“无为”的底下是无数艰辛的“有为”。所以,在创作前认真地研习是必经之路,不丢人,也不会影响“ 无为之间的平衡”。你知道所有成功的烟斗大师一样要在制作前反复研究修改设计方案,甚至从选料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4。如果你想像很多其他艺术家一样即兴创作,其实不是更简单更自由了,而是更严格更具挑战了。以我自身的体会,就是如此。那个“动笔前的研究工作”可以不在纸上,但要在你心里。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要把你的基本问题解决。也就是俗称的“基本功”。让那些基本问题不再是干扰你的因素,你就可以专心在创作的激情里。打个比方你也许就明白了:如果一个武林高手,真正遇敌搏击时,他是否还需要考虑自己的手可不可以有劲道、腿可不可以抬到想抬的高度?不应该吧?搏击的刹那,只是一瞬。只有平时苦练,当时才能发之自然,一击得中。是不是?所以说:你只有会游泳,才能真正享受游泳的乐趣。记住是“真正”,别抬杠,不会游,找个圈子套着,在水里扑腾一下,也挺乐的,但不是“游泳的乐趣”,顶多算是泡澡吧!
5。你所举的例子,还有贴的图peter heeschen的竹节斗 ,我也很喜欢呀!我看不出这和我讲的有什么矛盾?实际上我很喜欢这种风格,前几天还发过一贴,上过一竹节斗呢!不过没有这个斗更有自然的味道吧。总之,兄台还是没有看明白我写的前文,所以有些迷惑。
6。“自然”这个词很不容易做到,可谓“说易做难”。其实“自然”是相对的,当你看到这把 “自然”的竹节斗时,它已经不是真正的“自然”了,因为它被加工制作,为了适合“人”抽烟,不再是“自然”的木头块了。对不对?所以,所谓“自然”还是为人服务的。“人”的因素,才是关键。准确的讲:是人感觉到“自然”。是人(制斗师)加工创造“自然”的木头,让它变成可以抽烟而又让其他“人”看上去具有“自然、无为“的风格和感受。这个过程你可以说是创作,也可以说是种" 障眼法”。而这一切,都需要---“技巧”。也就是我前文讲到一些方法,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你能明白吗?
7。我并不认为我贴的这把小鬼子Yukio Okamura做的斗完美无缺或者多么多么美。其实他的缺点是明摆着的,这些无论是我还是村长或者willieyang兄都讲过这把斗的毛病。所以,我贴上它一是可以抛砖引玉聊聊我感兴趣的话题,再有大家品评一下也是乐趣吗,这不是大家来这儿的目的吗?而且,我从不认为小日本的东西都好,我前文已经讲过:
[face=黑体]“其实,审美观是很个人化、很民族化的。所谓“甲之桃李,乙之砒霜”。。。。。。所以,美是:相对的、个人化的、民族化的、主观性的、历史性的。我们今天讲到的”日本的审美观“,并不是说这是绝对的、唯一的标准。只是,他是面镜子、或者说“日本”是我们宋朝以前中华文化的一个活化石!是帮助我们找到、找回原本属于我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一把钥匙。他们保存完好,封存在那里,而我们刚刚丢失殆尽,糟粕太多。”[/face]
“战地钟声”兄以为如何?
8。讲到“大阿斗”兄的烟斗,我本人对他为鼠李根材料的研究很是钦佩,实际上,我自己关于鼠李根材料的知识大部分也是通过读“大阿斗”兄的帖子得到的,这无可争辩。你也许因为我建议他到美院进修一下,就以为我轻慢“大阿斗”兄,那你就错了。我知道他已年近五十,但正因如此如果“大阿斗”兄能再进修一下美术,解决一下造型基础,我不但不会轻慢,钦佩还来不及呢!更何况,想短期解决造型基础问题,也非易事呢。但是,实话实讲,村中的其他村友不也向“大阿斗”兄提出过造型的问题吗?我也同样,只是我认为做工的问题不是不可解决,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熟能生巧,“大阿斗”兄会将鼠李根材料制作精熟。因为本来鼠李根材料就比石楠根更难制作,而实际上,大阿斗”兄近几年的作品已经日盛一日了。但造型是审美和训练的问题,并不是一挥而就的,甚至不经过好的指导,瞎学也是枉然。恕我直言,我们中国的美术教育,一直是长期不好,相当不好。整体民族审美观的错乱,这不是你我的错,这是历史原因(详见我前文的帖子)。所以,能“躬身潜学,不遗余力”难,而能意识到需要“躬身潜学”恐怕更难!!
9。哦,还有一事,仁兄推荐的“In Search Of Pipe Dreams”能给个链接吗?我一定细细研读。
今天就写到这儿了,没有砖可拍,只是重新讲清我的话,希望这次“战地钟声”兄可以看明白。再次感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5 21:43:22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5 21:45:4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