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斗村※论坛—全球华人烟斗社区  The Chinese Pipe Smoking Community -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494|回复: 41

旱烟袋

[复制链接]

3

主题

7

帖子

60 小时

在线时间

灰标

Rank: 1

注册时间
2010-7-28
最后登录
2023-10-9
发表于 2012-12-18 16: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2p1OjXmFaXXXXXXXX_!!686674616.jpg 最近搞了点土制叶子烟,但是不知道旱烟袋的装填和吸食方式,度娘上也没有这类信息,村里有人会吗?求指教。

3

主题

124

帖子

152 小时

在线时间

绿标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10-12-6
最后登录
2023-8-23
生日
1974 年 2 月 1 日
发表于 2012-12-21 12: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将买来的成捆的旱烟叶掰几块下来,把太粗的叶脉梗子收拾出来扔了,留下叶片再掰成小块,拿几块放在两手手心里转着搓碎,放进烟盒备用,抽锅子时在烟盒里用锅子头崴满满一锅子,然后用大拇指压实,用火机或其他点火工具打圈儿点燃,第一次点燃同样会存在锅子里的烟叶子会竖起来,这时用压棒把竖起来的烟叶子压平,再次打圈儿点燃,就可以放心均匀的吹吸吹吸的享受了,注意一般旱烟的劲头大,最好还是抽口烟,不要入肺,入肺的话一般烟瘾的人是受不了的。好旱烟只要第二次点燃后一般是不要火的(不需频繁点火,在吹吸间一直燃烧),味道还是很地道的。

3

主题

124

帖子

152 小时

在线时间

绿标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10-12-6
最后登录
2023-8-23
生日
1974 年 2 月 1 日
发表于 2013-1-6 16: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旱烟•汗烟•香烟•抽烟•吃烟•戒烟》作者:banjin

俺是个老烟民了,十六七岁武斗的时候就拿着“补助费”买烟抽,不过那阵子多数是装酷,经常忘了口袋里的烟卷,经常是烟干得都“打桶了”也想不起来抽。抽烟的能耐不行可抽的都是“带锡纸儿”的烟,一般是五毛一以上的,例如:红牡丹;蓝翎;古瓷,还有啥牌子咋一时想不起来了呢?总之那个时代俺是低于五毛一的不抽,就算是“五毛一时代”吧。
后来下乡,就算跌份儿也不能跌太多吧?就喊了个口号“戒两毛七以下的!”就是红玫瑰;迎春;水产一类的喽。这水产是个营口产的老牌子,下乡前曾经和一帮同学去营口“淘”水产烟,结果一下车就被“造反派”扣了,说是有人指认我们曾经跟着辽大八三一来血洗过营口站,结果烟没买着惹了一身麻烦,逃回来的时候把车厢里的备胎都颠丢了。这个算是“两毛七时代”。
挺了没多久,两毛七算是抽不上溜了,最惨的时候就抽“白条”,哼,别看连个牌子都没有,还要八分钱一盒那!别看就这一张邮票钱,那时候俺出一天工,十个工分才值八分钱,这个阶段是俺抽烟史上最黑暗的“白条时代”。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俺们就改了和老农一样的抽“旱烟”。这旱烟有两种抽法:用纸卷着抽,或者用烟袋锅抽。在我们下乡那个地方,每家炕上都有个烟笸箩,一般是用报纸泡水捣烂了糊在瓦盆外面成型再晾干了的纸盆,装着半笸箩黄烟或者青烟,家来客人了,多数是:进屋,上炕,卷一袋这个待客程序。青壮年多数是卷了抽,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多数是抽烟袋。


烟袋锅(此处有老烟袋锅图片,但无法上传)
先说这“卷袋烟”,也是分个三六九等滴。那个年代纸在农村是紧缺货,讲究的,买那种很薄的一小本裁好了的卷烟纸。不讲究的不专门去买,什么月历牌,小孩作业本,甚至报纸,撕那么一小条就卷起来。不论是用啥卷吧,见了面不再说“抽一根?”改成:“卷一袋?”啦。其实呢,这个“卷袋烟”“抽一袋”都是论“袋”,都是从用烟袋锅抽烟那继承过来的老传统。

在白鹭村拍到的一老者卷烟抽的全过程(此处有个农村老汉蹲靠在墙根儿演示用烟纸卷、粘、点、抽旱烟的过程图片,但无法上传)

在过去,用烟袋锅抽烟其实也是一种“谱”,是有闲阶层的“谱”。您想想纪晓岚的纪大烟袋,那是官老爷的谱,非一般贩夫走卒能够享受的。就算是民间用烟袋锅抽烟也会体现一种权威。因为烟袋也分长短,能用长烟袋锅的一般是一家之主,这种人,在关东称为当家的,每每当家的会把烟袋锅当成一种权杖,挥舞着,指点着,伴着四溅的唾沫星子在炕沿上使劲敲打着,烟袋锅子于是乎油然而生一种权威。


丽江一位抽烟袋的老者(此处有个带着礼帽戴着眼镜留着白白长须,手持烟袋的老者,但无法上传)

到了俺下乡那个时代,用几尺长,比胳膊还长的烟袋锅,装烟点火自己够不着,要靠别人伺候的一般都是当家奶奶了,盘腿坐在炕头上把烟袋架在火盆上,自有孙男弟女,儿媳妇孙媳妇给拧上一锅子烟点上一个火,张家长李家短之际还不忘了随着一声呵斥在那些不听话的小嘎儿头上来那么一下子,这烟袋锅也就成了学前教育的“教具”。
特讲究的烟袋锅子俺没见过,不过郭颂唱的那首“新货郎”里面有描述:
老大娘见了我呀,也能满意呀!
我给她带来汉白玉的烟袋嘴呀,
乌木的杆呀,
还有那锃明瓦亮的烟袋锅来阿呀。
想来铜烟袋锅,乌木杆,玉石的烟嘴,应该算是民间比较讲究的了,那种铜杆铜锅翡翠嘴可以用来当武器的怕也就是纪晓岚能用了。

汗烟的由来(此处有个竖体文献记载汗烟<文献中没写作旱烟而是汗烟>的由来的图片,但无法上传)

下乡时俺抽过黄烟和青烟,在俺们这嘎达有“岫岩青,蛟河红”之说,俺下乡的地方,老太太们多数抽自家产的“青烟”,这青烟是晒出来而不用烤的土烟,猛抽一口就能把你顶墙上去,抽多了还会烟醉,那叫一个难受。老爷们倒是多数抽黄烟,也叫红烟,也就是旱烟。俺窃以为这是个为了跟水烟有个区别的叫法。谁知到那年去赫图阿拉老城,见到了“老城汗烟”才知道还有个“汗烟”的叫法,也听说了“岫岩青,蛟河红,要抽好烟数老城”的说法。于是买了一把老城汗烟,一直存到如今,前些天才翻腾出来,不知道捂了没有呢?

俺保存的一把汗烟(此处有一袋子黄色旱烟,透明袋子上写着4个字“老城黄烟”的图片,但无法上传)

早年间下力气做活的都随身带着套短烟袋锅,想啥时抽烟腾出手来就“拧一锅子”,到俺下乡时,用烟袋锅子的少了,一般都是称爷报号的老一辈儿,根俺们般大般的都是用纸卷着抽,这卷烟也是一个手艺活,虽说抽旱烟的人都会卷,但是能卷出“两头一般粗的”那是上品,就算是卷个有大小头儿的那也是能分得出优劣来滴。。。俺见过最讲究的一位抽旱烟的爷是在入厂后,一位架工组长老齐头儿,人家每天晚上有老伴给卷出一菜盒子卷烟(就是那种铝制的带菜的小饭盒),用皮筋勒好,正好够老齐头抽一天的,这才叫“范儿”!
抽旱烟的人都会说:抽旱烟嘴不干,痰不多,不咳嗽。其实他们不抽烟卷儿多数是嫌太贵不实惠。他们不抽烟卷儿,却羡慕别人抽烟卷儿,遇上谁扔过一支来,多数是不会拒绝的。我们北番这嘎达抽烟是出了名的,那啥,子不是曰过:“东北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养个孩子吊起来,十八岁姑娘叼根大烟袋”么?其实,南蛮也不缺抽烟的,那些个产烟的地方多数是日照长,日温差大的地方,例如云贵川高原地区。。。不过他们好像不叫“抽烟”而叫“吃烟”;我们这管香烟叫烟卷儿,他们好像叫纸烟?

(此处有个纸提袋图片,图片上有个皇帝正襟危坐的图片,图片左边书“新宾特产”,右边书“宫廷御烟”,下方有“老城汗烟”字样,图片无法上传)

现如今,公共场合多数挂出来禁烟的牌子了,烟民要“老鼠过街”啦?俺也尝试着戒烟?先少抽吧,每天七根?也就是三天一盒吧,看起来俺那把老汗烟要束之高阁啦,可惜!(完)



3

主题

7

帖子

60 小时

在线时间

灰标

Rank: 1

注册时间
2010-7-28
最后登录
2023-10-9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09: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哥,感谢赐教,看样子你是由图片的,能否看看。任何东西都是学无止境的,既然爱烟,我们就要多看多学,不然到后来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好多就慢慢的不见了。

3

主题

124

帖子

152 小时

在线时间

绿标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10-12-6
最后登录
2023-8-23
生日
1974 年 2 月 1 日
发表于 2013-1-9 14: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on21 于 2013-1-7 09:55 发表
老哥,感谢赐教,看样子你是由图片的,能否看看。任何东西都是学无止境的,既然爱烟,我们就要多看多学,不然到后来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好多就慢慢的不见了。


转贴时是想发的,文中加了注解,实在是发不上去,大小已经修改成允许的大小,格式是jpg的,没啥特别的,但传不上去,提示为“无效图片文件”,无奈!嘎嘎嘎嘎

3

主题

124

帖子

152 小时

在线时间

绿标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10-12-6
最后登录
2023-8-23
生日
1974 年 2 月 1 日
发表于 2013-1-15 09: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沂水绺子”烟源考


作者: 山东沂水县公司  袁忠良 靳新   来源:《中国烟草》1993年第10期   1993-10-01


   “沂水绺子”属晾晒烟,又称晒红烟,俗称土烟,盛产于山东沂水西部、西南部山区。

“沂水绺子”烟始种,经民间考察查证,可追溯到明末清初,自沂水县高庄乡杏峪村一带发源,前期史书尚未留墨。道光七年(1827年)《沂水县志》始有记载:“西部惟烟,西北惟榆,西山一带惟药材居多”,烟农经济“其收入占十之六七,其为利当民食之三”。这时,“绺子”烟已遍布沂水西南山区。
    早在清朝初期,“沂水绺子”就以其膘性好、油份足、吸味醇正、灰白、火亮易燃、味足等特点闻名遐迩,据说由于朝中大臣的推荐,作为贡品上之。最具有代表性的“杏峪·马兰”烟也在清朝中期成为官宦世家相互馈赠的佳品。1956年曾被选为地方特产进京博览。当地群众将其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礼品。胶东沿海渔民对“沂水绺子”更是备加青睐。

“沂水绺子”烟种植品种有十多个,尤以“联耳子”、“柳叶尖”享有盛名。它们适宜于山地坡麓,淋溶褐土,棕壤种植,特别是适宜于在青石山、紫红土壤中生长,基肥一般以豆类为佳。在这种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烟叶,片大膘厚油价足,成熟后叶片面宽梢尖,面部呈蟾蜍皮状,油份特足的鲜烟叶就可卷成筒状吸食。
    中秋时节,是“绺子”烟成熟收获期,烟农用烟镰分别断茎削叶,草编成帘,在河滩场园、房前屋后,架起成行的烟架,东西成向,南北朝阳进行晾晒。经过日晒夜露的烟叶,逐步由黄变红,烟农便趁露下架,握绺成扎,三扎合一,制成“三合扎”,然后堆积发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和调剂,即完成“绺子”烟的全部制作过程。调剂出的烟叶棕中透红,红中呈褐,更显得异常油润而富光泽。
    上等“绺子”烟,表面看生有“俊毛”(叶片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叶片柔软,干叶揉搓不成碎面,而像龙井茶一样呈细条状。
    如今,沂水烟草生产的发展,已得到各级政府和科研部门的重视,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专家、教授曾多次前往考察、指导、鉴定,通过专家分析和技术化验,“沂水绺子”烟内在化学成份已完全达到较为理想的指标,可成为独具风味的雪茄烟主料。
    为了保证市场需求,沂水县每年都要种植几万亩“绺子”烟,近几年来,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万亩左右,总产1000万公斤左右,畅销北京、上海、天津和江苏、东北三省及东部沿海一带,并为省内几家雪茄烟厂年提供几百万公斤生产原料。

3

主题

124

帖子

152 小时

在线时间

绿标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10-12-6
最后登录
2023-8-23
生日
1974 年 2 月 1 日
发表于 2013-1-26 20: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耳闻安徽烟文化》

       出差一周,每天工作干完了回到宾馆,同事有看电视的,有去活动室打乒乓球的,我的消遣方式就是用锅子在宾馆走廊里抽亚布力、坦埠绺子旱烟、关东王。


       因为矿上条件有限房间紧张,所以和领导住一个房间,抽完后回房间清理烟灰,领导不抽烟,说房间里让你整得全是烟油渍味道了。于是和领导聊起了旱烟,领导拿着我的亚布力和坦埠绺子分别闻了闻,说东北的亚布力烟叶味道挺好,坦埠绺子味道不如亚布力。


       领导家乡在安徽,说我抽的这些旱烟在他们家乡是没人抽的,他们家乡当地也种黄烟,但他们并不是经过简单的晾晒后碾碎的就抽的。他们当地都是这么处理的,等烟叶长好后,用镰刀分别片下来架在成排的竹竿上进行晾晒,等晾到烟叶还未全干还软沓时把烟叶一片一片平铺到竹帘上,然后往烟叶上喷菜籽油,喷好后把烟叶一片一片摞起来放到一个可以压紧的工具里把一大摞烟叶越压越紧压得结结实实的像装订成册的书一样。下一步拿来木工用的小木工刨子,就像干木匠活儿一样把压紧的“书”刨成又细又长的烟丝,把“书”刨完后,把又细又长的烟丝再次放在竹帘上再喷一次菜籽油。这样整完后烟丝就整完装袋备用了。


       用啥烟具抽呢?他们那里没人用北方的烟袋锅子的,不讲究的用弯竹鞭,在最前面挖个小圆洞,讲究的在前面做个铜头,铜头上也有个小圆洞,铜头严丝合缝的套在竹鞭头上,当然也有的是把铜头套在类似节节木之类的木杆上,等抽烟时从烟丝袋子里拿出一小撮,因为烟丝用菜籽油处理过,所以是有点潮湿并肯定是有油分的,用手指团成小球塞入竹鞭头上的小洞或铜头上的小洞里,然后点火,最多也就抽两口就完了,和“一口香”差不多么。


       由此看来南北方的烟文化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挺有意思。

3

主题

124

帖子

152 小时

在线时间

绿标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10-12-6
最后登录
2023-8-23
生日
1974 年 2 月 1 日
发表于 2013-1-27 08: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找到一个关于坦埠绺子的来历,还是朝廷贡品呢!》作者:浮云

      蒙阴县坦埠镇“坦埠绺子”烟又名柳叶尖(因烟叶酷似柳叶而得名)、 以香、辣、浓而名传大江南北。但成为朝庭贡品,却与一民间传说有关。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民情,路经山东沂州界,七月流火之时,天旱少雨,植物凋零,景象惨淡。乾隆帝至蒙阴县坦埠响水庄村<镇政府北2.5公里>地段时,见到一片烟田青碧悠悠,不由暗自喟叹称奇!问这是什么庄稼?侍从告诉他是一种烟草,但不知具体名称。乾隆听后大喜!要取来吸上一袋。侍从见乾隆竟不知烟有干、湿之别,又无胆违命,遂不用烟锅,摘一片叶卷成筒状,不想用火竟可以点燃。一支烟过后,乾隆帝饥渴顿减,精神倍增。至此,“采鲜而食”,便成了坦埠土烟声名播外的佳话。


      回京后,每当地方有贡,乾隆总挑选私访时最有味色的佳品,在选用烟品时,就钦点了山东的“坦埠绺子”。(坦埠绺子主指采摘加工后的扎束成品。“柳叶尖”经一个夏日的露浸日炙,篦去了水分,油脂多,叶肥而黑亮,烟农用专用烟镰带秸割采,挂置于荫凉处,风干后收于室,于冬日润水成束。此时的烟叶翻卷后,状如藏族女人的发束,结散有致,浓香四溢。)


      因蒙阴县坦埠镇地处沂蒙山腹地,地多红粘土,山岭薄瘠,充沛的光照与塬岭气候提高了烟的品质。坦埠绺子名声及外,与革命老区有很大关系,无论是生于沂蒙山而客居他乡的人,还是在沂蒙山区战斗工作过的人,都于艰苦的岁月中,用干辣的土烟熏陶过自己的豪情与韧朴。落叶向根,思少年乡事,便思乡事之人,之物、人不可邀,旧事不可复,但烟犹在,乡情优在。基于这种底蕴与传统,故烟农对植烟情有独钟,基于这种底蕴,使这一传统品种才有了广阔的市场,才可得以延传发展。


       现坦埠镇绺子烟面积1800亩,主要生产村为金钱官庄、来石万、来石庄、潘庄、东河南、南极山等村, 烤烟生产成为这6个村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

3

主题

124

帖子

152 小时

在线时间

绿标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10-12-6
最后登录
2023-8-23
生日
1974 年 2 月 1 日
发表于 2013-1-27 08: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差矿上,每晚饭后在宾馆走廊抽旱烟,那晚矿上一司机去接还在包间里觥筹交错的领导,一进走廊立马被我的旱烟味道吸引过来,连连啧啧称赞味道地道,久违的味道,我说会卷么?卷一颗?他虽然会卷但碍于随时听命于领导的召唤所以不敢造次,听完我对东北亚布力、关东王、坦埠绺子的一一介绍,还是称赞这地道的味道,问我是东北人么?我说在下济南人士,随感诧异,我这年龄抽旱烟的不多见,拿烟袋锅子抽的更是少有。我说虽然在下不是东北人,但和东北还是有相当的渊源的,爷爷是闯关东后来年龄大了“衣锦还乡”的山东人,我娶了个东北老婆,所以买东北旱烟近水楼台,聊不多时领导们歪歪斜斜的陆续走出包间,呼朋唤友、高声大嗓的相互祝福拥抱,司机小伙只能速速退去。

1

主题

5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灰标

Rank: 1

注册时间
2013-1-27
最后登录
2013-1-31
发表于 2013-1-27 16: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吸烟就是最初我老公在夜市上买了一些旱烟,非得让我尝,我当时不但不吸烟还讨厌别人在我旁边吸烟,可我老公那次让我尝的却一下子上了瘾,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还不会手卷,就在网上买了卷烟器,没事的时候卷一烟盒,觉得很美的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联系本站|〖 烟斗村 〗

GMT+8, 2024-12-23 03: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pipevillag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