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标
- 注册时间
- 2011-6-20
- 最后登录
- 2014-6-13
|
发表于 2012-5-10 02: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老帖子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我以前看了几次都没看完这么多层楼,今天看完了,也就明白为什么以前没有能看完。
坦率地说,我不能认同爱斗村友的看法。或者更明白点,这不是观点的问题,是观念的问题。这里头有一种我从接受学校教育开始就一直闹别扭的方法论:审美的逆推法。
简单说就是找一个审美样本,然后解析它的细节,将之视为准绳。
这虽然是符合人类认识习惯的,但在审美这件事情上,却往往走到认识的反面去了。
有一路神秘主义者对埃及金字塔有特别的兴趣,他们在金字塔的形制比例中找到了很多神奇的地方,比如金字塔的周长乘以十的多少次方之后就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或者除以它的高度与夹角之比后,所得数值非常接近“圆周率“之类的。艾博托恩科在《傅科摆》中说:其实用这样的眼光去审视巴黎的彩票亭,也会发现大量这样的”神启“。
当然,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对我这样的相关职业者来说,对这种方法论的排斥来自:它是一条两端皆被堵死的死胡同。
简单说就是:它既不能作为创作的方法(无论你如何逆推,都无法反过来正推),也不可能更好的激发对美的欣赏(我们不会看到那些解构之后的东西赞叹:果然更美了!)。
这种方法的本质不是寻找”规律“,而是寻找”规矩“。
这些规矩无法让你依据它创作,也无法让你依据它欣赏,只能让你依据它去”批评“,你手里掌握的是条条框框。那隐含着这样一种暗示:凡事都有标准答案。
当然,我也无法接受”存乎一心“或者”气韵贯通“这样的说法(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事实),因为在沟通中它不具备建设性(对于存乎一心的事,禅师们有时会用棍子打到肉来表示)。所以我努力说清楚,虽然,其实肯定说不大清楚。
具体说,比如线条,那首先是视觉的,但是,如果你仅仅执着于眼睛看到的”线条“,去折腾它,就没意义了。它有审美价值,不是因为它在”眼睛里“是什么样子,而是因为它在”脑子里“唤起了什么。
我们从不创造美,从不创造美的实体,从不创造完整,我们,只是用一个”关键词“,”唤醒“脑中对于美的感觉而已。美不在于”线条“里,而在观者的脑子里。换句话说,为什么审美不是客观的?每个人被唤醒的点、被唤醒的程度、被唤醒的部分,都是主观的。
审美是一个对暗号的过程。
所以执着在某种抽象的规矩的概括上,对我来说是猴子捞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