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蚂蚁 发表于 2009-2-24 10:57:29

回复 35# 的帖子

看来差异点缩小了,只剩下气腔大小的影响问题了

我个人觉得气腔大小和散热风扇是不同的,因为气腔的散热效率并不是斗设计的重点,而且由於气腔太小,因此那麽小的空间差异,在短短的两个呼吸间的差异,个人觉得,人体是感受不出来或不明显的。

真正让大家感受到的差异,应该还是因为中间的滤心作用,而不是因为气腔。更何况,当9MM的塞入了滤心後,气室大小恐怕也和3MM差不多,甚至更小些了。

我个人会认为,初学者,还是从9MM开始会比较好,因为可以藉由物理设计来让使用者逐步的去接受各种不同的烟草,先从用斗技巧开始,然後体会烟草味道,由淡而浓。斗客可以从含活性碳的滤心,到纸滤心,木滤心。再下来,就是自由的购买3或6MM的斗,更深入的去探索烟草的真味。

当然,如果本身就已经是老烟客(一天一包半或二包烟的),那可能直接就用3MM或6MM,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因为烟草的刺激,对他们而言,已经不是问题,剩下的,是如何更好的发挥烟草的内涵,那3MM当然是最好的了。

如果要作个比方,那9MM就相当於自排车,3MM就是手排车了,6MM是手自排双模车(更倾向手排)。

我觉得在国内玩斗,是要比在台湾玩要幸福许多。感谢淘寳,我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从斗到草,而且价格还算合理。当然不能跟欧美相比,但和台湾比,好太多了。在网路上,大家可以买到9MM的纸滤心,木滤心和传统的活性碳滤心。在台湾,就只能去不同的斗店里去挖,然後付出更多的代价。当然,现在再加上抽烟环境的限制 。。。

PS.
鸭子是我下一阶段的目标,正在搜寻中,目前看中的都在国外网站里,但我对於海外网购的筹待和风险压力,让我犹豫不决。我下了4张单,目前只收到了1张(第一张,也是单价最高的),其它的还在等待,如果四张都能顺利过关,那我才能够安心的继续下去。

暗夜花园 发表于 2009-3-1 14:05:04

新手   我五把烟斗 其中四把是3MM一把是6MM比较喜欢6MM的 抽起来顺畅 积水少    9MM的我还没抽过   但是奇怪 为什么我买的却大多是3MM奇怪

在外九头鸟 发表于 2009-3-4 01:25:18

我抽斗一月不到,二把3MM,一把9MM的。感觉都在小心的开斗,暂还没有完全领略之间差异大小。总体上3MM的味足,适合我这种烟瘾大些的斗客。

kevinkin 发表于 2009-6-28 00:39:09

对于那些弯度特别大的斗。Shank和Stem中烟道基本肯定是无法做到首尾相连而是有一定弯度的。因此两条烟道为了通气肯定要留有一个小型的气室,按道理来说就像没有装滤芯的9mm的Stem抽起来的感觉,而且这个小型气室也能起到膨胀室的作用帮助降温和吸水。不知道在下这个愚见有没有村友认可?

http://www.pipevillage.org/images/pipeshapes/bent.gif

shouguodu 发表于 2009-7-3 09:03:52

个人感觉,9MM的有些空,可能一口气是固定的,但是从大口径里出来和小口径里出来,力道和浓度就有差别了,感觉上就有轻重之别。我在家里用9MM的,个人感觉抽的味道比较淡,(掩耳盗铃)。哈哈

台北應某 发表于 2009-7-3 10:03:31

原帖由 kevinkin 于 2009-6-28 00:39 发表 http://www.pipevillage.org/community/images/common/back.gif
对于那些弯度特别大的斗。Shank和Stem中烟道基本肯定是无法做到首尾相连而是有一定弯度的。因此两条烟道为了通气肯定要留有一个小型的气室,按道理来说就像没有装滤芯的9mm的Stem抽起来的感觉,而且这个小型气室也能 ...

那就是所謂的預燃室 一把斗好抽不好抽 與這非常重要
能夠調節斗缽容積(長寬高三維)與斗柄長度的氣流
一般光看名家作品圖片去臨摹的業餘玩家
可以把外型與斗嘴厚度等等做得很好
甚至筍頭接合喇叭斗嘴內縮 也做得不錯
但是在預燃室這點上 多半沒有名師或大廠做的好
除非下了狠心把一些好斗拿來作橫切面剖析

brushsay 发表于 2009-8-7 11:21:43

我既有3毫米的也有9毫米的,个人感觉抽起来差距不大,相反觉得9毫米的好控制,烟气也较为干爽。其实没必要纠缠于这些问题,还是那句话,抽斗是很个人的事情,不要戴着什么先入为主的观念,随意就好,多体验一下。

m.c. 发表于 2009-8-7 22:02:22

说到气道大小,又想起了这个问题,下面是北美烟斗收藏者协会的一遍文章,小弟匆匆翻译,供大家探讨。出处作者均已标明,希望没有侵权。

出处:http://www.naspc.org/airflow.htm

题目:气流----吸烟享受的关键

作者:Ken Campbell

杂志编辑按:我不知道以下文章将会引发多大争议,但我确知Ken Campbell为此付出了长时间的努力,我很荣幸得以将此文章公诸于世。当然,如果我们的制斗会员能够就此发表他们的感想,那将是非常有趣的事。我们鼓励他们以及经验丰富的烟斗客们就此做出回应。

正文:

    自从中学时期,我就开始断断续续地抽烟斗,直到1986年开始正经地抽。我一直乐此不疲,尽管其中也面临不少问题,其中最常遇到的两个问题就是一斗下来吸到的反复点火柴的味比吸到的烟气还多和不时地闹舌痛。其他人建议了许多解决办法:装草时更仔细点,吸得更慢点,不要让斗烧得太热,等等。这些建议都有一些帮助,但是从来没有根治如何保持烟斗不灭和如何防止不同程度地让舌头遭罪这两个根本性问题。

    我第一次受启发是1997年初读到《Pipes & Tobacco》1996/97冬刊的一遍文章,作者是Dayton H. Matlick,题为《Nature's Designs》,内容是关于Lars Ivarsson、他的烟斗制作以及他对抽斗的知识和理念。我在此引述文中Matlick和Ivarsson先生的观点:“在整个气道中形成通畅无阻的气流对于一支好抽的烟斗来说极为关键...Lars Ivarsson说:‘一旦选好你中意的斗型和尺寸后,就该测试它的气流了。用正常吸烟的力量从空斗中吸口气试试,这时应该平静无音,或者至多可以有一点低沉、空洞的气流声。这意味着气道畅通无阻,这是烟斗好抽的关键因素。如果你听到近似吹哨的声音,那就表明气道太紧,很可能你不容易保持烟草燃烧,也很可能积水甚多。’Lars认为,‘当气流速度高过某个界限时,就会产生紊流。紊流产生的声音意味着烟气气流涣散紊乱。烟的本质是许多含有热的空气及香气的潮湿微粒,当气流在狭窄的气道中快速流过时,紊流会使这些重量较大的微粒,包括湿气,达到边界(MC注:可能是指“冷凝的边界”),就像把奶油从牛奶里分离一样。这可能是由于太窄的气道或者是气道中尖锐的楞角所致,这个问题极为重要...你的烟斗的孔洞物理形态绝对影响烟斗的味道和吸食的乐趣。’Lars对他的所有烟斗都在整个气道内采取4mm的气道。具体规格随每个制斗师而有差异,但是吹气听声测试总是很管用的。”

    我所引述的这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兴趣,尤其是关于让烟斗保持更长时间的燃烧,以及烟草的味道和吸烟的乐趣。我注意到我的烟斗中有些确实比其他保持燃烧的时间更长,尤其是我的六十年代早期出产的Dunhill ODA和LB,遗憾的是这几支斗只占我的收藏中的很小一部分。我也确实发现这几支斗的气道比我的其他斗要宽大一些,但是我无法准确去测量气流。我还发现这些D斗不仅保持燃烧时间长,而且在接连抽的情况下烫舌的问题也明显优于其他。烟草的味道也更饱满,让我更享受。

       我过去把以上现象归功于D家多年来所声称的他们的斗是用最好的、多年陈化的石楠制作,所配的也是最佳的硫化胶嘴。因此我当时还没有完全接受气流的理论。


1997年末,在《Pipes & Tobaccos》的秋刊里,有篇Rick Newcombe的名为《Easy Draw(轻松抽吸)》的文章。其中说到:“当今的大多数烟斗的问题是没有正确地钻孔以获得最完美的吸烟体验。Richard Newcombe的气道几何学理论可能会帮你改装自己的烟斗,把它从一支平平的烟斗变成品质超优的好吸烟工具。”我顿时眼睛一亮,如饥似渴地读完了这篇文章。


Rick Newcombe写到:“当你按我说的办法钻烟斗气道(把气道和嘴柄钻成5/32英寸),你会为它竟如此好抽、如此容易保持燃烧而惊叹。没有什么比享受一斗烟的过程中把烟斗放下一两分钟,拿起来后轻轻吹吸,烟草依然还在闷燃更美妙的感觉了。”


Rick Newcombe继尔谈到他曾问Jess Chonovitsche和Lars Ivarsson——他所认为的世界最优秀的斗师中的两位:既然他们和他一样喜欢抽扩宽气道的烟斗,为何不把他们所出售的烟斗也扩宽。他们的解释是:把胶嘴中的气道挖大会降低其强度,一些不小心或经验不够的斗友就很可能咬穿斗嘴,结果还会怪罪烟斗质量不好。那么他们反对买家请一位有经验的斗匠为其扩宽气道吗?一点也不,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么扩宽自己的烟斗的。

    文中Rick还提到了Jim Benjamin——他在烟斗烟草方面是我的老师。Jim从四十多岁至今的五十年来一直都扩宽自己的烟斗,他认为气道宽阔的烟斗会使烟气更凉。畅通无阻的气流防止烫舌,有人之所有容易舌痛,他认为是“在通气量不足的情况下使劲猛抽又猛抽,就像从吸管里吸蜜糖”。

    撰写这篇文章时,Rick和Jim都在使用5/32英寸或11/64英寸的气道,随烟斗尺寸而不同。此后他们还实验过更宽的气道,现在最喜欢的是最宽可达3/16英寸的气道,仍是随斗型和斗大小而异,不过他们认为最小也要5/32英寸。

    兴趣大发之下,我联系了Jim Benjamin,深入讨论气道的问题。自此以后,我和Rick、Jim就此进行了许多交流,尽管我的斗龄已深,我依然认为他们是我的烟斗老师和不同寻常的好友。我最先让Jim帮忙扩孔的就是前边说的几支D斗,当斗拿回来试抽后,前后对比之鲜明实在惊人。我打电话给Jim问他是如何在这些即便已经很好的烟斗上也能做出这么大的改进,他说他把斗柄和嘴柄都进行了扩宽,使整个通道中拥有平稳完美的气流。这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记得原先这些斗的斗柄气道已经比普通烟斗宽,但是嘴柄气道还是有些窄。最重要的是,Jim把整个烟斗的气道都扩宽了,实现了完全无阻和平稳的抽吸感受。

    自从Jim把我的所有烟斗都扩宽后,我发现抽斗从来没有如此快乐过。烫舌的问题不复存在,烟斗燃烧时间大大增长,斗钵更凉,就是摸起来温温的感觉,因此吸起来也更凉爽和美味。



不过,扩宽气道并不是获得最大吸烟享受的万灵药,你当然还必须保持烟斗尽可能清洁,这不仅是指味道上的干净,同样重要的是让整个气道不要因为阻碍物和焦油堆积而变窄。小心装草以确保能够平顺轻松地吸气并慢抽以防止过热对于高质量的抽烟体验也必不可少。另外,小心、均匀点火和正确使用压棒也很重要。但是有一点不容误解:气道中间平稳、完美、充足的氧气流是好的抽烟质量的最根本因素。在整个开阔的气道中轻松地吸气,烟斗抽起来就会更凉,更不费力,因为它可以无须用力猛吸便保持燃烧。

   古语说得好:“布丁好不好,尝尝才知道。”如果你不信我,那么请试试再说。

   让人吃惊的是,人们竟围绕这样的烟斗气流就像在一个开着许多窗户的屋子里吸烟这么个比喻来进行激烈的争辩,说这样一个气流环境下很难吐出一个完美的烟圈。实在摸不透这跟反对改进烟斗气流有什么实质的关系。

    来看一看那些反对开阔气流的主要论点。在Rick Newcombe的这篇文章末尾,杂志编辑Chuck Stanion提到了其中的一些。首先,Burac编辑说此理论过于简单化。而我的经验不容置疑地表明此理论确实正确。

    然后Chuck又提到了另一个更有分量的反对者Jim Cooke。我亲自和Jim谈过,他坚持说大气道让烟斗烧得更烫,甚至到了烧穿的地步。我要求他拿出这方面的文献,他说他的个人经验足以证明。他给我举了个例子:一位客户曾拿着几把Barling找他,这位客户买了这些斗后进行了气道扩宽,但是并没有扩嘴柄。他问Jim怎样可以把这些烟斗恢复原状,因为它们抽起来太湿、太糟糕。Jim说他无能为力,气道扩大容易缩小难。

    我前边说了,这个工艺的关键一点是把嘴柄的内部也进行修改,以使整个烟斗气道的每个部分都具有同样的通气量,从而防止气流扭曲。Jim承认这个说法是对的,但他还是扔回那句话,说这样的烟斗抽起来太烫,容易烧穿。

    当时Jim也在为我做斗,我请他把气道扩至5/32英寸,他予以回绝,说不愿意让自己的名声沾染上这么大气道的玩意。我反驳说,反正他通常采用的气道也不过只比我说的小1/64英寸罢了。他说这区别可大了。

    我的回答是:Jim Benjamin五十年来一直都这么扩他的烟斗,却从来没有烧穿过;我本人也这么干了五年了,虽然时间之短不足挂齿,可至今也没烧穿过。目前我有一支Jim Cooke为我做的斗,气道是3/16。他不肯承认这是他做的斗,我也确实对其外观和内部空间进行了修改。但是如果他能蒙上眼抽一抽这支斗的话,我敢保证他会说这是他抽过的最好抽的斗之一。

    我也和Bill Taylor谈了气流的问题,他不盲从任何一方,只是说他在他的Ashton烟斗上使用5/32英寸作为标准尺寸。

    另一个叫Richard Esserman的伙计也表达了对扩宽气道的反对意见。他的话其实基本上是在给人讲大道理,坚持说如果有人认为自己能够改装一支即将购买的烟斗,那不如干脆别买它。这从高雅艺术品收藏家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态度。诚然,人们决不会去修改或“改进”伦勃朗的画作。甚而,我想这一原则兴许也适用于一支雕工精美繁复的博物馆级海泡石烟斗。但是,能把这一原则也用到一支宽大笨重的普通烟斗上吗?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我需要说明的是,扩宽烟斗气道需要相当大的劳动量。钻宽直斗木柄部分的气道没什么问题,一两分钟即可。但是为了达到整体一致的气流,修改斗嘴才是最耗工夫的活。在我看来,后者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通常我需要用将近两小时的时间。不过,我不建议任何没有或只有很少木工经验的人去自己尝试这么做。从斗钵到嘴柄端,任何一点发生疏忽都可能无可挽回地毁掉一支好烟斗。鉴于此,我强烈推荐您把烟斗送到Jim Benjamin那里修改。


Jim不仅开孔技艺精湛,而且他送回来的烟斗看上去和抽起来都如同崭新一般,这一切只需花费15美元另加邮费即可!送回来的烟斗会让你重温当初刚刚开斗时的味道和刚刚买来时的外观。他还发明了一套把斗嘴翻新如初的技术秘笈。变黄或者开始显出其他杂色的斗嘴会让人尝到又苦又脏的味道,而一经Jim翻新后顿时消失。更值得一提的是斗嘴翻新后能够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着这种洁净的状态,我数年前请Jim处理过的烟斗具有了完全抗氧化的能力。



在《Pipe Smoker's Ephemeris》近期的一篇文章里,Mark Beals博士说他正准备把一支S.Bang的原装胶嘴换成亚克力嘴。Rick Newcombe告诉我说,S.Bang用的是世上最优质的硫化胶,咬感很软,给抽烟的过程带来美妙的体验。我真心建议Beale博士在这么极端地去改变这把好烟斗的吸烟品质之前先试试把烟斗和原装嘴送到Jim Benjamin那里,反正这也不会损失什么,如果确实处理过后还是氧化,再去换亚克力嘴也不迟。但我知道,请Jim处理后肯定不会再氧化,这支斗嘴会让他格外欢喜。

    综上所述,烟斗大师Lars Ivarsson在整个烟斗气道中使用4毫米(5/32英寸)直径,整个气道的气流必须前后一致。

    一旦你将自己的烟斗进行正确的扩孔,并妥善装草、点火,你会发现你所费的所有这些周折跟你即将体验到的最美妙的抽烟感觉比起来都微不足道。拿你最难抽的烟斗试试看,结果会让你相信!

    我想Rick Newcombe最近对我说的那句话最能说明问题:“我宁可吸一支扩了孔的无名烟斗,也不吸一支没有扩孔的S.Bang。不过,最佳选择当然还是按照我的喜好扩了孔的S.Bang。”

m.c. 发表于 2009-8-7 22:13:00

注:5/32英寸约为4MM,3/16英寸约为4.8MM。

高级烟斗,尤其是北欧斗究竟采用多大气道小弟不知。但是目前北美的主流烟斗匠都已采取4MM及以上的气道。我是去年读的这篇文章,后来在低端斗上瞎搞了一把。经此试验,说实话,现在我所能容忍的最细气道也要在4MM以上。

PS:(编辑一下)目前北美的主流做法是在木柄中开4MM(最高达5MM)的气道,而斗嘴则是从4MM/5MM逐渐过渡到2MM,形成一个平滑锥形道,但在尖端则只进行水平扩宽(防止咬嘴太厚),以使气流量保持大致不变。这一点似乎和上文作者的做法不太一样。

[ 本帖最后由 m.c. 于 2009-8-7 22:21 编辑 ]

台北應某 发表于 2009-8-8 10:48:57

原帖由 m.c. 于 2009-8-7 22:02 发表 http://www.pipevillage.org/community/images/common/back.gif
说到气道大小,又想起了这个问题,下面是北美烟斗收藏者协会的一遍文章,小弟匆匆翻译,供大家探讨。出处作者均已标明,希望没有侵权。

出处:http://www.naspc.org/airflow.htm

题目:气流----吸烟享受的关 ...
謝謝MC兄的翻譯介紹
伍村長翻譯的追尋煙斗夢中也有紐康比的這篇文章探討
Jim Benjamin已經蒙主恩招了 不過俺有幸收過幾把他加持過的老斗
那火力真是強強滾 火星直冒 擋都擋不住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你喜歡那種口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