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字和繁体字
一直以来小弟都是正体字的铁杆支持者,但这本书因为不是《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品三国》这样的大路畅销书,繁体版受众太少导至成本简直无法控制,实在照顾不来、基本不可能出了。我们姑且来一回阉割字解放台湾吧。
按:本文分割自其它主题以便独立讨论。 村长看来对港台痴心不浅呀。居然也用了台湾的说法:正体字。
凑巧在下因缘际会,曾经主动和被动参与相关的一场论战,论辩双方都算是冷静和客观的专家,包括梁羽生这样的国学根底深厚之人。确实也长了很多知识。由此知道一些过去没有意识到的小花絮,只可惜年深久远,无法说得非常严谨了。
首先,从历史演变来说,中国文字一直走的就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路数,最浅显的说,从甲骨文,到秦始皇统一文字用的小篆(应该是这个名字吧?)再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笔划、结构,加上书写顺序,都是越来越简便,有实用性的因素,也有历史发展的需要,所以,汉字的简化,是一个客观规律,谈不上“正体”和“反体”,“乱体”。
其次,从先用简体字的方案来说,很多用法,其实并不是新中国政府凭空发明的,有些字的简化字体方案,是古已有之,甚至可以追溯到汉唐(确实记不清是哪几个字了)。如果非用“正”,“反/乱”这样的说法,那么是否从那时候就已经“反/乱”了呢?
补充一点,其实在三十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也已经提出了一套文字简化方案,只是由于后来的战争,再也顾及不到而已。而新中国政府推出的这套方案,也是在当时国民政府方案的基础上补充勘定的。
所谓现在台湾所说的“正体字”,只是由于困守一湾之后,为维持文化和政权的正朔地位,才提出的一种方法。但谁也无法否认,简体字对于全民教育,对于亿万千人摆脱文盲地位,其功不可湮没。
当然,有些字简化的对不对,好不好,这是可以商榷的。但瑕不掩瑜,不能就此咬定繁体字为“正体字”。
如果村长阁下为港台出生人士,习惯使然,我不会再次多说什么,但想来不是,你的脱口而出的“正体字”云云,属于后天养成,就不得不多说几句了。有不当的地方,请原谅。
另外,这只是一个回帖,兴致所至,不是严谨的学术文章,所以肯定有一些疏漏之处,请有心人指正。
总之,大陆,香港,台湾,各有千秋,香港,台湾也确实经济发达,国民秩序井然,从非典风波,到此次大地震,还有去年的台北倒扁示威游行,都可以看出港台人士良好的公民素质。但也请不要忘记,这世上不存在“君子国”,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个人亲眼见过香港也有光着膀子,穿着拖鞋招摇过市的“麻甩阿伯”,台湾也有满口闽南粗话,西门町中当众小便的“烂仔”。
尽管现在大陆民心不古,世风日下,但大陆之人也请不要妄自菲薄。毕竟历经数十年风雨沧桑,中华文化的根基还是在中国大陆。
最后用当年论争之后,梁羽生先生的最后两句作结吧,如果有什么不当之处,请原谅: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喔,我的积极词汇夹杂大量广东话、上海话、北京话、英文以及其它方言和语言,只管好不好用爱不爱用和美不美,从来没有计较出处。窃以为这才是超越时代、政治和地域局限性的宇宙公民精神。也可能因为我是学语言出身的,对语言文字的看法和大多数人或许有些出入。
中国字是以画面意象传递信息为主的象形字,非逻辑性的线性文字。既然繁简并存、丰俭由我,那我说我喜欢以电影院高清多声道环绕的方式而非 youtube 式的低分辩率低采样快餐式 video clip 来传递我的信息,又或者说带朋友吃饭喜欢去老饭店大饭店而不是小吃店烧烤摊的话,我想就没有这么复杂了。这件事的性质就是这样。
繁体字对很多人包括我而言,只意味着一个更优雅的时代,和港台不搭界,兄弟别上纲上线拿这来说事嘛,呵呵。
风动?旗动?心动?;P
Namasté ! 哈哈,倒是想起来,当年钱钟书、林语堂等学贯中西,融会古今的大师们,说起话来从来不夹杂一点外语单词,以显其不计较出处的世界公民精神。
还想到上海的陆谷孙先生,王元化先生,优雅脱俗的有如空谷隐士。但有时候却告诉我们,觉得最怀念的,还是当年弄堂口的馄饨摊。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居然能抽烟斗的“很多人”而言,最好是每人发个龟壳,大家以甲骨文交流,岂不更能回到那个优雅的时代?
嗬嗬,玩笑玩笑。 我支持“猴兄”!!!:victory:大陆是世界中华文化的根基,台湾等地的文化只不过继承了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化,而且还是停留在了老地方,并没有更好的发展。而大陆有着5000年的大中华文明,大陆简化汉字是为了大多数中国人服务,简化字是从繁体字中精简笔画而形成的。正因为有了简化字,才有更多的所谓“老外”能够更容易的学习中国文化,促使中华汉字乃至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流行,并在全球掀起了一场“中国热”。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台湾等地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现在在学校里也开始推广普通话以及简化字,并为下一代前往大陆就业提供更好的条件,增加台湾青年在大陆的竞争力。(此消息来自央视“海峡两岸”)
村长上面的帖子中提到的“阉割字”是否指的是简体字?本人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是,那么我表示遗憾。
[ 本帖最后由 银贝 于 2008-6-29 23:32 编辑 ] 感谢银贝兄补充了一个简体字更为重要的功能: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再传播。记得当时也有专家指出过,只是我忘了。
经银贝兄提醒,更全面了。
谢谢。 简体字对于全民教育,对于亿万千人摆脱文盲地位,其功不可湮没
-------------------------------
竊以為 掃除文盲 在於推廣普及教育
台灣沒用過簡體字 但是60年代後也就幾乎沒文盲了
1968年後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孩子不去上學 家長犯法) "我下面給你吃"的笑話 大家都聽過吧
至於什麼叫中華文化...讓我們回顧歷史
正當破四舊的那十年運動 火熱朝天時
老蔣正忙者給台灣高中生加重課業壓力
除了一般每週六堂的國文教育 還每週來兩堂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就是簡易型朱熹版的四書集注
當然啦 近來十年 台灣政府很努力的去中國化
台灣學生的中文修養造詣也越來越差了
回Yamaichi兄
简体字与文革十年,是否不能一概而论?朱熹的简易版《四书集注》?是那个“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吗?他就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了吗?请指教。我一直承认,在保存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台湾做的比大陆好,但我们今天讨论的只是简体字是否为“阉割字”,话题扯远了。 另外,“我下面给你吃”的笑话,确实没有听说过,孤陋寡闻了。
愿闻其详,在此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