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peivan 发表于 2006-3-19 03:00:42

以下是引用LeslieNg在2006-3-18 3:59:19的发言:
炒田螺的香草我想是 紫苏 (Basil),紫苏可以在花盘种,炒田螺或者做意粉的时候摘取洗净取用,新鲜得很。


兩岸有三地,名稱大不同。

Basil,臺灣叫「九層塔」。吃炸甜不辣、炒田雞、蛤的必備聖品。
而在台灣,所謂的「香草」單指vanila

臺灣的Basil,葉小味辛,吃起來過癮。美國的Basil,葉子大大的一片,毫無味道可言。這玩意不難種,只要有充足的陽光。去年夏天我種了十幾株,但十月份天氣轉涼開始降霜,全死光了

香料與經濟發展?何為因果?有待細究。但兩者確實密不可分。當初歐洲人殖民印尼,就是為了壟斷荳蔻的生產與貿易。荷蘭人與英國人在那兒殺得死去活來。白人互殺就罷了,還屠殺印尼土著。

stein 发表于 2006-3-19 03:39:54

九層塔是客家族最愛的香料

拜讀村友的帖,九層塔該是金不換吧。這是羅勒屬中國原生亞屬,除了西北地區,其他地方都有。

九層塔是客家人最愛食用的香料。多用於消除較有腥味的食材。
炒蚵,炒蛤,西施舌,田螺,牡蠣,......用量很多。
三杯雞,三杯兔,烏賊,......用量更多。
燉雞湯,燉鴨湯,蛋花湯,彈塗魚湯,鱸魚湯,......幾片足矣。
醬油碟裡放上切成細碎的九層塔,是吃白切豬肉,白斬雞,......的上品佐料。
用九層塔炒雞蛋,照客家人的說法,可讓青少年安渡成長期,使男孩長成男人,讓女孩長成女人。
想當時年幼無知,不聽老人言,至今後悔ing..........

stein 发表于 2006-3-19 03:56:54

紫蘇是大和族最愛的食用香料

大和人對紫蘇的喜愛,不亞於芥茉。
不但用於生食,也可油炸,做湯,漬果,糖果。
一片生紫蘇裹上生魚片,不敢生食的人也食指大動。
用紫蘇加糖醃漬楊梅,是整腸健胃促食慾助消化的居家聖品。
紫蘇和果子,大人跟著小孩搶吃。酸酸甜甜的淡紫色糖果,戀愛中女孩的最愛。

種在瓷盆養在窗台上,不知能不能消除煙味

pipeivan 发表于 2006-3-24 00:32:07

以下是引用LeslieNg在2006-3-18 3:59:19的发言:
芫茜 (Parsley?), 

Parsley,臺灣叫香菜
我愛香菜。喝貢丸湯要放香菜,喝羹湯要放香菜,吃蚵仔麵線更要放香菜。各式臺灣小吃常用到香菜,但不知為何,我身邊有一狗票人都不吃香菜?

臺灣的香菜跟外國的Parsley,嚴格來說,有些微的差異。國外的Parsley葉片較厚較大,味道卻淡薄。相反的,臺灣香菜葉薄味濃。有些人因此將Parsley特別翻譯為「西洋香菜」。

其實兩者可相互替代。我甚至懷疑他們的差異性是氣候與土壤所造成,而非本質性的。在國外大家都直接使用Parsley,若嫌不夠味,就乾脆多放一點。不過臺灣有一些喜做洋菜的人,居然整天想花大錢去買國外進口的Parsley。真搞不懂他們的腦袋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

tdaphne 发表于 2006-3-24 00:51:05

香菜
上海以前也是这么叫的.
我觉得天津人最爱吃,我以前住过一家天津人,洗干净,醮点酱油就吃,后来我也爱上.现在好多年没有这么大吃过.我个人觉得喝酒前,先吃一小束(伴碟,很多人弃之,真是象路边野草),再喝烈酒基本不醉,我酒量很浅也就7,8两茅台.现在也10几年滴酒未沾了.

LeslieNg 发表于 2006-3-24 01:44:25

哈哈 查看新贴的时候只看到 quote my statement, 以为大大还是忍不住要 kick my ass 了,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磨好拳擦好掌深呼吸点进来 ...

看 Ivan 大大对于台湾 [在地芫茜] 和 [西洋工业化大种芫茜] 差异的介绍,我发现另外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对于一些本地有出产的食材,广东地区尤其是广府地区,一直也有种“本地情结”或者“本地崇拜”,例如“本地鸡”、“本地生鱼 (乌鱼?)”、“本地青菜” (到了酒楼会变成“郊外油菜”?!)。“本地”的食材对于我们意味着 体形 / 植株 更细巧、养殖 / 种植 周期更长、味道更浓郁美味、更新鲜,当然价格也较贵。

不知道其他地区有没有这种情结?在全球化趋势日益膨胀的今天,这种 local-identity-mindset 会不会随之日益淡化甚至消亡?

对这种情结的坚守,不是比保持政治正确性或者追求肤浅的与时俱进,要可爱可贵得多吗?

pipeivan 发表于 2006-3-24 03:11:07


哇靠,莫名其妙就被村長大人打成狹隘、保守、故步自封的Localist。小弟一定要申冤!!

我愛美國米。美國人雖然不吃米,但境內卻存在著一堆吃米的外來移民。美國市場上流通著各種米,有泰國、印度進口的米,也有美國本地自種的米。超市貨架上琳瑯滿目的米中,又以加州生產的「國寶米」最能滿足我挑剔的嘴。

加州的國寶米是日資企業所生產的,品種是日本米。世界上的米種有三大系,日本米、泰國米與印度米。中國大米與臺灣的在來米,都源於泰國種:細長,鬆軟。日本米短圓、黏稠。殖民時期日人將日本米移植與臺灣本地米雜交後,成功種出「蓬萊米」,從此臺灣人逐漸改吃蓬萊米。臺灣人總以本地的蓬萊米自豪。儘管我沒吃過日本本地生產的日本種米,但可以確信的是,美國生產的日本品種國寶米,比臺灣的蓬萊米好吃多了。

美國的國寶米,晶瑩剔透,顆粒飽滿。國寶米煮出來的飯,散發誘人的光澤,陣陣香氣撲鼻而來。口感圓潤、紮實,米飯帶有清雅的甜味。細嚼慢嚥後,唇齒間依舊留有米飯的香氣。

跟臺灣米相較,國寶米的價格低廉。企業化生產配合著嚴格的品管,絕無雜質。臺灣加入WTO之後,被迫開放美國米進口,本以為可以吃到價廉質優的美國加州米。沒想到本地進口奸商,卻刻意拉高售價,試圖透過價格凸顯其優異的品質。害得我這種家境清寒的小老百姓,只能繼續吃本地生產的蓬萊米了……………………..。

Viva American Rice!!!!

cc 发表于 2006-3-24 09:30:43

以下是引用pipeivan在2006-3-24 0:32:07的发言:

Parsley,臺灣叫香菜
我愛香菜。喝貢丸湯要放香菜,喝羹湯要放香菜,吃蚵仔麵線更要放香菜。各式臺灣小吃常用到香菜,但不知為何,我身邊有一狗票人都不吃香菜?

臺灣的香菜跟外國的Parsley,嚴格來說,有些微的差異。國外的Parsley葉片較厚較大,味道卻淡薄。相反的,臺灣香菜葉薄味濃。有些人因此將Parsley特別翻譯為「西洋香菜」。

其實兩者可相互替代。我甚至懷疑他們的差異性是氣候與土壤所造成,而非本質性的。在國外大家都直接使用Parsley,若嫌不夠味,就乾脆多放一點。不過臺灣有一些喜做洋菜的人,居然整天想花大錢去買國外進口的Parsley。真搞不懂他們的腦袋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

Parsley是鬼佬香菜,长的比中国香菜好看,一般用来当装饰,味道嘛,用手撮一下,比较象怪怪的胡萝卜味。
中国称的香菜应该是CORIANDER就是我们一般称芫荽的那种,有家泰国连锁快餐就是用这个名字,CORIANDER味重吃味好,一般在菜熟后加入,国内也用来拌边,不过长的比鬼佬芫荽差太多。

LeslieNg 发表于 2006-3-24 19:48:33

呵呵,我也爱吃舶来米!!

广东本地的油占丝苗,应属黏性较低、饭味较清淡爽口的籼米,吃多了觉得太无聊,饭味不够。现在我吃的是泰国清莱府米,还不错 (泰国米属于粳米?)。 不过行家告诉我,现在国内市面上 5、6 块钱人民币左右一斤的泰国米绝对不算是好货 -- 碎米率太高了。真正好的泰国米,曾经在很早的时候有米商推广过一段时间,但是因为成本费用加起来太高了,和本地米相比缺乏价格优势,跑不起量来,所以现在市面上很难找了。日本米虽然我也没有吃过,不过听日本的朋友说,在日本,只有低级食肆选用泰国米,否则统统是日本大米的天下。减除日本人以吃日本大米为傲的因素,日本大米据说确实非常好吃。不过价钱也是相当高,折合人民币 20 多元一斤。给我找对机会得请朋友扛一点过来试试才行,呵呵。

不过台湾进口的美国国宝米卖得贵是不是关税的问题?WTO 来临,关税也不是一夜之间全面降低的,否则除非是有米商能绝对垄断 (寡头协议也没用,只要有人稍微偷步,价格同盟立即崩溃),引进后一段时间量跑起来一点,进口商竞争就会引至米价趋于合理水平 -- 根据博弈论,合理利润才是竞争环境下的占优策略,刺刀还是要拼的,呵呵。

我觉得米这个话题村里应该有很多真知灼见才对,尤其是对烟斗木头微管道走向研究媲美日本 A 片内窥镜玩法,以及囤积烟草总重量比我家一年大米消耗量还要多的几位专家老师,别告诉大家你们对天天吃而且要吃一辈子的米饭反而不计较!!
[此贴子已经被LeslieNg于2006-3-24 19:48:33编辑过]

tdaphne 发表于 2006-3-24 20:59:47

日本人吃日本圆米因为是做寿司,日本米=大米,粘性大.

大米有个很大的缺点,容易生胃病.丝苗米则不然.所以全世界基本是推广这个米的,研究出来的.我是体会出来的,大学毕业前在国内胃痛.后来再工作忙也不胃痛.头痛!!哈哈.上海是吃大米的.以前是很穷的人家还有米簿规定才买籼米(丝苗米),但是两者样子很象,丝的口感还软些,据说烧出来的饭比大米多很多.



我吃澳洲的,比泰国软,而且粒粒饱满,也不粘.
以前住的地方有买新鲜的进口米,不包装的,老式米铺,旧金凤泰国新米最好吃了.和超阶市场买的新金凤完全是两回事.
后来发现澳州袋鼠丝苗米最接近那个口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4 20:59:47编辑过]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剛剛開始種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