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渐离 发表于 2010-12-14 20:25:33

原帖由 LeslieNg 于 2010-12-14 13:08 发表 http://bbs.pipevillage.org/images/common/back.gif
在我看来,包浆是一种 fetish 式的邪门歪道玩法,教士式都远未搞透彻,就整五花八门的怪招,简直就是本末倒置,走火入魔。且大多数这里大家玩的斗,因为石楠斗本身材质的特点并受制作方式所限,是出不来包浆的。只有 ...
非常反对村长这种主观臆断和恶毒攻击式的发言,包浆是器物拥有者对器物喜爱程度的时间明证!这个在古玩界是有共识的,怎么就成了“歪门邪道”了?而且,大家在这里讨论包浆实际上是在更多的讨论烟斗的日常养护办法。
我就非常讨厌使用棕榈蜡,打过蜡之后的烟斗怎么感觉都不像是木头的,表面贼亮,触手油腻,倒很像是橡胶制品。但是,不用蜡,用什么?不用蜡,怎么让自己的烟斗清洁光滑、赏心悦目?不用蜡,我们的石楠木烟斗一定会很快变黑吗?石楠木这种材质到底会不会产生包浆?这些问题不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答案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帖子中悠游铁观音兄和hall兄的三年之约正是为了给大家解决这些难题,我认为这个约定和他们的行为是高雅的、君子的。我们这些看客和新手是多么的向往这种高手之间的切磋。这,怎么就成了“本末倒置,走火入魔”?难道舶来品的使用和养护就一定要用舶来的办法?难道舶来的办法就是绝对正确或者唯一正确的?就算你是唯一正确的,难道就不能容许我们做一些其他的尝试?
烟斗村九年了,这里是爱斗之人的精神家园,看了非常多精彩的帖子,也学会了很多各种相关的知识,受益匪浅!希望村长能以更加宽广和包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位村民和他们的思想,幸甚!

高渐离 发表于 2010-12-14 20:34:25

包浆之为术语使用的频率很高,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外行人听起来一头雾水像是在听鸟语,让人不知所以。“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但不是普通的光泽,而是特殊的光泽,专指古物表面的一层光泽。大凡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才会在表面上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光泽,即所谓“包浆”是也。可以这样说,包浆是在时间的磨石上,被岁月的流逝运动慢慢打磨出来的,那层微弱的光面异常含蓄,若不仔细观察则难以分辨包浆之为光泽,含蓄温润,幽幽的毫不张扬,予人一份淡淡的亲切,有如古之君子,谦谦和蔼,与其接触总能感觉到春风沐人,它符合一个儒者的学养。这种类似清漆罩过的光亮,却又不是用清漆抹、用蜡打、用椰子油擦、用皮鞋油搽所产生的浮光。它更精光深邃,使得竹、木、瓷、石这些非玉的东西,都呈现出玉石般的珠光宝气,灵气四溢。这就是藏家们所说的“包浆亮”。

ttttrrrr 发表于 2010-12-14 20:46:23

原帖由 muramasa 于 2010-12-14 15:34 发表 http://bbs.pipevillage.org/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只要是物件儿,都能出包浆
我的鼠标,笔记本电脑都出了包浆了

只不过是局部的
.........嗯嗯,我的胳膊肘,我的膝盖,我的脚后跟都出包浆了,

只不过是局部。

LeslieNg 发表于 2010-12-15 00:12:49

回复 110# 高渐离 的帖子

你好,那只是我的个人见解和体验,不代表斗村立场啊。何况跟 Hall 和优游铁观音两位都很熟,他们知道我向来恶毒的说话习惯,见怪不怪,不会跟我生气或者打击他们讨论积极性的。多谢你的意见,不过建议你重读我的原帖。

muramasa 发表于 2010-12-15 00:19:44

包浆一定是人盘出来的
是要经常摸才能产生的

至于有些畜类产生的我们应当叫胼胝而不是包浆

LeslieNg 发表于 2010-12-15 00:46:23

插个花:这些年来看了不少论坛,站长要么很没教养缺乏人文精神,要么弄得像个客服或孙子似的,再不就是道貌岸然整天端着,我为我既能把坛子和圈子玩得转,同时能极大程度上以从心所欲基本不逾矩的方式说话,表达作为一个普通参与者的意见,而感到很欣慰。诚恳讲,这真是个技术活。

小雅 发表于 2010-12-15 00:59:19

http://bbs.pipevillage.org/viewthread.php?tid=8673&highlight=

什么是包浆呢?
去问收藏家,他的回答往往不是语焉不详,便是高深莫测,颇有一点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
其实包浆也就是以物品为载体的岁月留痕。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泽揣摩,或者土埋水浸,衣物皮肤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尘埃的吹拂,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的亮光。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告诉你,这件东西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那恰恰是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刺目的“贼光”,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相对照的。不只玉器,瓷器、木器、铜器、牙雕等有包浆,连书画碑拓等薄如蝉翼的纸绢制品在内行人眼里也统统有包浆。包浆既然承托岁月,使用年代越久的东西,包浆越深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新买来的竹席,不论打磨得多么光滑,都不算有包浆,但老家里睡了五十年的竹席,油光红亮不待言说。新锄头的把柄没有包浆,老农民的锄头柄,无不包浆厚实。鉴定古物,包浆甚为重要。倘你还不具备“望而知之”的功力,一时还搞不清楚古物的形制、时代面貌、工艺特征、不妨可以从包浆入手,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旧包浆。如果一件古物包浆是真旧的,是到那个年纪的,工艺又不错,你看了欢喜,买下来,虽不中,亦不远矣。
包浆种类有很多,近来亦多有高手仿制,但多数假包浆是匆忙做出来的,浮滑急躁,急功近利的马脚终将露出,多看多摸多想,真假判然可分。就像黄瓜、丝瓜、茄子,从没见过的人,你怎么说也不甚了了,倘拉他到菜场去,几分钟之内,他就一辈子忘不了了。我在初学时,对包浆的区分也颇为困惑。于是跑到一家古董茶馆,请教老先生,此时刚巧走进一个乞丐,伸手乞钱,老先生指着乞丐说,你看这袖口、衣领、前襟,包浆有多厚!又指着那张饱经风霜皱纹深刻的脸:你看这刀工!又指着脖子上的老膏污垢:你看这灰皮!又指着那通红的酒糟鼻:你看这沁色!

Pan 发表于 2010-12-15 03:50:36

原帖由 muramasa 于 2010-12-15 00:19 发表 http://bbs.pipevillage.org/images/common/back.gif
包浆一定是人盘出来的
是要经常摸才能产生的

至于有些畜类产生的我们应当叫胼胝而不是包浆
;P 小m不吸取教训呀,这么快又吃牌啦
得,红牌也盘出包浆了~

唉,有个至交好友送我一块玉,本打算好好盘盘呢,一回看《百年荣宝斋》里,一太监拿玉往鼻子上蹭...那镜头留下阴影了
现在我走向另一个极端,见不得那玉上有手渍,整天跟洁癖似的用布擦...

倒是有个不起眼的BC烟斗,怪,一抽就“出汗”,用纸巾擦了看,有时似乎是水汽,有时又是烟油。整天那么透着油了吧唧的,但也没起包浆。

LeslieNg 发表于 2010-12-15 17:01:57

原帖由 高渐离 于 2010-12-14 20:25 发表

http://bbs.pipevillage.org/images/common/back.gif帖子中悠游铁观音兄和hall兄的三年之约正是为了给大家解决这些难题,我认为这个约定和他们的行为是高雅的、君子的。我们这些看客和新手是多么的向往这种高手之间的切磋。



另:辨别高手与特高手的能力,是新手与高手间的重大区别之一。兄弟你仍处于对杨康极其崇拜但觉得洪七公不是个东西的境界。而且我怀疑这不仅仅局限于烟斗和文玩方面,而是作为一个人生存在极其复杂的世界上面对 “怎么办?” 这个终极疑问时所表现出来的境界;P

但好消息是你在烟斗村能学到的远不止烟斗一门。

高渐离 发表于 2010-12-15 17:37:33

回复 113# LeslieNg 的帖子

村长好,本以为我的那篇帖子会被您扔进垃圾堆,没想到还是发了,谢谢。
前一段在大阿斗那边向hall兄请教过相关的问题,得到了hall兄和悠游铁观音的指导,后来在村里又看见了这篇帖子,虽然一直没有跟帖但是一直在关注。大概9号hall兄又专门购买了一只没有上色打蜡的喷砂大阿斗作为实验样品,悠游铁观音兄也找到了2000#砂纸准备重新打磨之前那支烟斗,诸位前辈不惜花费人力物力只为我等解开迷局,实在让人感叹,所以看到您的那篇帖子不禁义愤填膺,于是就有了之前那篇跟帖,意气用事还望海涵!
有骂人的勇气,有兼听的气度,这个村长不赖!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石楠烟斗“包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