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料收集及保存
1. 由于原料的收集期是在冬初,很多农民想法子多卖钱加分量(按斤收购时),于是原料采回后放在院里往上浇水,使其冻冰。结果导致收回的料已在入窖存储前遇水着风内部龟裂,制斗后龟裂出现变为次品。所以现在收料时一律按个头大小计价,使浇水无用了。但要改变这种收料传统还需一段时间。
2. 生长在距村子越近的原料越好。因为常有人砍柴,放羊,使原料正常生长受阻,于是根瘤变大。但近期封山育林,对收料有很大影响(其实鼠李根瘤挖出后,根系还在土里,会继续发芽生长)。好的鼠李有些长在峭壁上,采料人采料时非常危险。我朋友曾为此吃过官司(因他预付订金让村人采料,结果村人从峭壁上掉下来摔残了,这种被认定为劳动关系的官司,让他付出了很大代价)。
2/ 白色包层及出材率
鼠李分为很多种。外部包层有白色,黄色,灰白色等,制斗时很难避开包层,也很难合理留用包层。所以大多数斗完工后留下的包层会很难看。且包层内砂眼也很多,使绝大部分鼠李斗都留有很难看的包层。鼠李根的芯部也是没有漂亮花纹的,成斗后显得秃秃的,常是半侧花纹半侧秃,很不雅观。出材率也是个头疼的事,不是砂眼就是中空,外表好好的一块料,里面却可能一无是处。好大的一块料,花纹部分占得很少,所以大部分鼠李斗需要接一节斗嘴才比例合适。
3/ 刻花,喷砂,蚀刻等加工难度大。
很多独具中国韵味的图案及花纹不易被加工上去。
4/ 重量 就使用而言,将斗叼在嘴上,鼠李斗过于沉重了。
5/ 生长速度极其缓慢 如一旦材料枯竭,将无法采用其他方法补救(人工再造要等50~60年后才能出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3 15:52:3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