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员
- 注册时间
- 2002-2-12
- 最后登录
- 2025-4-24
- 生日
- 1979 年
- 居住地
- 广东 广州市
|
发表于 2013-5-5 14: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插个花,和这个话题关系未必很大:向来广义的工艺美术圈子,一等一的名家后面都是有一个到一群的高端藏家、评论家做参谋指点,方成大器的。毕竟 99% 以上的制作者只是 "匠",知识面和眼力洞察力有限,而能牵着潮流和智囊圈鼻子走而又不眼高手低能动手作书画作器物的天才,远不及 1%. 对于前人尤其是已有定论、作品有艺术史价值、年代甚为久远的作品改动,我认为应该十分审慎而为,因为改动虽易,但一刀下去就再难挽回,而且改动后要经得起时间和识者赞赏,是极难的事,成功率极低。当然,话说回来,这种改动既然是建立在尊重私有财产的前提下,那也无可厚非、旁人除了好心劝谕,也实在没有资格或者没有办法改变的事了。历史上,这种改动一直在进行着,很多没有进博物馆的作品不断在逸失,也是这么来的。众所周知,《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由头是藏家不愿他人在他身后染指,主观上怕画作遭俗手埋没,扔火盆烧掉。可幸被救回,裱成二画,流传至今,但价值和精神不免下原作数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