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3-8-17 20: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怪怪的嗎? 不會呀...
解釋一下. 我之所以要"撇開像Anne Julie這類特殊的手法不談", 是因為我不確定Anne Julie的"這種"手法(Anne Julie也有做像義大利人的蝕刻) (見圖)是怎麼弄的("聽說"是刻了後再去蒸, 烘過, 所以表面會變成皺皺的崎嶇不平), 所以我無法去比較其所花費之時間. 一般決定要做噴砂或蝕刻的煙斗只要把型弄出來, 切割時留下的銳角磨掉就可以了, 很多義大利人甚至只用cutting compound(黑色)作大部份的研磨. 此外, 噴砂或蝕刻後如果拿去buff, 它的表面就會平掉. 所以染色時大多只會上上一層底色, 稍用酒精擦一下, 再上層finish stain就ok了, 不會用像一般光面的multiple stain. 請注意, 我說的"一般" = "in general". 有可能有人做好一支smooth然後不小心敲到幾個坑只好含淚把它改做成蝕刻; 或有人把康熙大字典"髮雕"在煙斗上(嘿, 如果字刻得夠小看起來也會很像普通的蝕刻!) (Hey, Chinese rustication!), 這樣我就會說這蝕刻比光面耗工. 不過這就不是"in general".
相反地, 砂紙包棉花棒這種作法其實是很常見的. 不必太複雜的造型, 只要角度大一點, 彎一點的bulldog, 那bowl和shank的joint就要用"砂紙包棉花棒"; 木頭的calabash那個rim下面也通常需要這麼處理. 請再注意一點, 比較這種"所耗工時", 我們只能以[b]同一人的不同finish[/b]來做比較. 用小產量的精致個人工做室和生產線來比較, 我覺得是很不公平的.
一般來說(generally speaking!), 噴砂或蝕刻是一種補救工做, 用以稍微挽回, 彌補已花費的時間, 材料... 等. 我認為多花太多工夫在這上面就本末倒置了, 很少有人會這麼做.
如果我這樣講你還覺得怪怪的, 我可以再想其它方式來"解釋".
(我是很會ㄠ的!)
以下是引用lwg在2003-8-17 14:37:19的发言:
thym兄一边要"撇開像Anne Julie這類特殊的手法不談"一边又要说"你沒聽說過有人用細砂紙包著棉花棒去磨一些邊邊角角嗎?"
这个...这个有点......哈哈...哈哈...
看起来怪怪的
To Ed: 砂紙包棉花棒這種作法只是一個例子, 很多時候有一些detail的地方做煙斗的人需要去modify他們的工具來完成這個task. 以前做模型的時候我也有過把砂紙捲成細細長長的一根, 用來磨手深不進去的地方. 這應該和"砂紙包棉花棒"的目的差不多.
ps: 在美國棉花棒叫"q-tip"! 什麼"ear-bud"? 害我猜了半天...
psx2: 以前剛來美國時我說要買"cotton stick", 超市的小姐竟然拿棉條給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