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要酒精和鹽
次一級的,酒精和紙不知大家覺得如何。
經小弟試驗過三次,
發覺紙張吸收焦油後,
情況與使用酒精和鹽差不多。
但紙張密度比鹽為高,
理論上吸收效果應該較次,
但小弟使用三次,
效果還好。
用吸星大法囉!
那個不是油啦. 棉條可能看不出來, 仔細看棉花棒的莖上的附著物其實是藍紫色的- "漆"!
會去用泡的這種下下策不是為了清潔的目的, 要清理煙斗根本不必這樣! 那支煙斗是因為我覺得缽裡有被clear coat過, airway裡也有故意上過一種漆, 試了許多辦法都弄不掉, 不得已只好下此毒手.
那支鐵棒是錐型銼刀. 因為泡過酒精後airway裡還有殘留一些漆, 所以又用它把airway磨掉一層, 好累. 現在想想其實當初若用細的麻花鑽應該會輕鬆很多...
BOYS & GIRLS, DON'T TRY THIS AT HOME!!!!
以下是引用iejoy在2005-2-16 13:22:59的发言:
怎麼能吸出那麼多油
我一般是用酒精棉把质量比较好的面纸沾湿贴在斗壁上
感觉能较好地清洁内壁的烟油 嗯... 不要罵我變態喔... 我覺得衛生棉條(tampon)比鹽更方便好用... 大小剛好, 吸水性超強又不會弄髒手! 把管子伸進缽內(不必到底)再擠出來, 多餘的部份剪掉再滴入酒精就OK了.
其實我覺得這類用"泡"的方法都是下下策, 只有在所有辦法都試過, 不得已(無藥可救)的時候才用. 不鼓勵用鹽的原因是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用喝的酒做酒精+鹽, 大部份烈酒都只有40-50%的酒精, 這樣子加了鹽後缽就變成有一半泡在鹽水裡了, 而且乾硬掉的鹽清理起來還相當麻煩. 用棉條就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用完後整個抽出來就行了.
貼個酒精+棉條的圖:
http://home.mindspring.com/~spunkymg/pipevillage/rejuv-Charatan.JPG
以下是引用羅賓在2005-2-15 22:38:52的发言:
酒精和紙不知大家覺得如何。
THYM老哥
您是怎麼清理的,怎麼能吸出那麼多油
我用通條也沒辦法像你的通條一樣吸那麼多油
和相片中的那根鐵條有關係嗎 可是像airway裡的油 用通條有點細 總是覺得沒法清的很徹底
THYM大老 有什麼特殊撇步沒有??
Airway太寬?
通條太細?
特殊撇步?
不知道把通條對折能不能算是"特殊撇步"?
以下是引用iejoy在2005-2-17 18:16:05的发言:
可是像airway裡的油 用通條有點細 總是覺得沒法清的很徹底
THYM大老 有什麼特殊撇步沒有??
Airway 有漆的话,这把烟斗我想应该是制品而不是作品级别,THYM 大大怎会玩这种斗? 是不是新交的女朋友送的不好意思不要?
请问 Airway 有染色 (stain), 也就是代表生产的时候一定是使用 "泡染" 的手法 cut conner 省功夫吗?还是有其他可能性?
我的一把 Dunhill Dress 用通条蘸 Vodka 清理 Airway 的时候,出来总是被染得灰头土脸,尤其是头几次 ... 代表 Dunhill "泡染"? 还是因为这把烟斗有可能被 re-stain 过 (那把烟斗是 Estate),re-stain 的人对这把 Dunhill 下此毒手? 什麼話嘛, 只有波士頓人才會那麼snobby, 我也有不少很普通的便宜煙斗喔!
我不認為這支煙斗是像一些劣質品粗製濫造的急就章, 因為airway裡的漆和外面不太一樣(沒有紅色under-tone), 而且新買回來時曾經把pre-carb刮一小片下來, 缽裡面是原木色沒有漆(可是後來懷疑有被clear coat過). 所以這支煙斗不但特地去染色airway裡面, 未染色的缽內還先clear coat後再pre-carb起來, 這個"做工"不可謂不精細!
從這次經驗我得到的教訓就是: 煙斗不能只看原料! 這支煙斗有我見過最完美的噴沙- 均勻細密的直紋+整齊層疊的ring grain(所謂的spider web!), 左右兩邊的紋路還是mirror image. 沒有bald spot, 沒有blast-pothole. 重量誇張地輕- 感覺stem比缽重! 可是它是我所有的煙斗中最難抽的- 味道不好發燙迅速容易積水, TMD所有的毛病都有了...
我不認為你的Dunghill被加工過, 泡染一般比較適用於生產線式大產量的廠. 像這類"家庭代工"的人, 除非他一次要加工很多煙斗, 否則用泡的太浪費染料, 而且也不會多省什麼工夫.
還有, 泡染"不一定"是只有粗製濫造的煙斗才用, 也"不一定"是偷懶的做法, 更"不一定"會對吸煙質量有影響. 不是只看做煙斗的人用什麼方法, 還要看他怎麼用, 以及他的動機/目的, 才可判定做煙斗的人用這方法的對錯. 我一向認為一支煙斗只要自己看了喜歡, 抽起來沒太大的問題, 其實太去在意它怎麼做, 用什麼做, 是在和自己過不去.
另外, 我希望這個不要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我覺得Dunghill頂多只能算是OK的煙斗. 他們沒有在創作, 機器煙斗也沒什麼技巧好說(鑲銀包金畫花畫草不能算是"做煙斗"的技巧), 做工中等, 原料普通. 我可以看到Dunghill唯一的優點是他們很少犯什麼重大的錯誤. 不過話又說回來, 同一個樣子的煙斗做了這麼多年, 再要犯什麼錯誤就該打屁股了, 所以其實他們少犯錯也沒什麼了不起... 如果說50+年前, 我可以同意Dunghill大概是那個時代頂尖的幾個廠牌之一. 但是經過了這麼多年, 有很多的新想法, 新技術, 新材料, 新觀念Dunghill都沒有跟上. 像是現在我們常在講的liquid finish, contrast stain, seamless joint... 等大部份都是丹麥人在60年代之後才發展出來的做法(當然還要感謝幾個一知半解的美國人的大肆鼓吹), 所以基本上這些東西都不會在仍然保持戰後水準的Dunghill上得到印証.
好像扯太遠了... 本來我只是在找鹽的替代物, 不小心hijack了羅賓的帖子真不好意思...
以下是引用LeslieNg在2005-2-19 3:45:34的发言:
Airway 有漆的话,这把烟斗我想应该是制品而不是作品级别...
请问 Airway 有染色 (stain), 也就是代表生产的时候一定是使用 "泡染" 的手法 cut conner 省功夫吗?还是有其他可能性?
Dunhill...
以下是引用THYM在2005-2-19 2:16:17的发言:
Airway太寬?
通條太細?
特殊撇步?
不知道把通條對折能不能算是"特殊撇步"?
老哥,對折這我知道,可是我常遇到不對折太細,
一折又太粗穿不過去啊,無法通到斗缽裡,只能隔靴搔癢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