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些实验的数据是否可以借鉴?
我是这么想的,不管是沉积型还是热液型海泡石,它门的晶体结构没变且海泡石的基本成分也没变,试验本身是在尽可能剔除其它矿物等杂质条件下做的,应该能正确反映海泡石这一物质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能。况且从石斗的实际使用经验得知,石斗确实能吸水和释放水,这些数据应该可以参考。
2)而斗钵外部和斗柄因为没用达到活化的临界温度100度而没有被活化,那么斗钵外部的染色和斗柄最先染色的现象就不能适用于活化现象?
先不说100度是否是临界,单从50-100度这一过程可以发现此时的孔容增大,从下图看海泡石失水量大,微孔打开:
这段是对失水量的描述:在50度和100度之间的失水量达到17.1 g,是本图中50度的间隔中失水量最大的一段。也就是说,在这一段是海泡石内部的微孔由封闭打开最多的一个温度区.超过100度时,微孔开始封闭,150度时,微孔继续打开。200度时,打开的微孔最多,放出了最多的水蒸气,体现在图中,就是失水量。
也就是说,在50度的时候比表面积和孔容已经开始变化,此时石斗斗柄开始通过水分子传递吸收烟尘微粒,照此推断,水可能比高温更重要。
3)那么是否还要考虑到海泡石吸湿和放湿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临界点?
不太明白你说的临界点,我认为吸放湿的调节取决于湿度差,石斗内湿度大于外界就放湿,小于外界就吸湿。
4)但是如果是说“烟尘微粒会由内输送到外”而导致染色,由我个人的经验看来不太赞同?
我也有点疑惑,这么厚的石斗要在内部输送微粒实在很难想象,我现在更倾向你说的“双向染色”的观点。
[ 本帖最后由 摇头 于 2011-3-27 19:58 编辑 ] 此海泡石非彼海泡石也
根本不是烟斗用海泡石 原帖由 muramasa 于 2011-3-26 16:20 发表 http://bbs.pipevillage.org/images/common/back.gif
此海泡石非彼海泡石也
根本不是烟斗用海泡石
愿闻其详?如果烟斗的海泡石不是沉积型,那应该是什么样的结构? 原帖由 piggy 于 2011-3-25 10:24 发表 http://bbs.pipevillage.org/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分享。
我也查过一些网址,不过一直没找到海泡石与乙醇是否反应的资料。摇头兄有空帮忙啊。
我认为乙醇对海泡石是有害的,根据海泡石的晶体特征现已证明:金属离子可以进入海泡石晶格取代镁,金属离子取代八面体边缘的镁离子,可使海泡石产生中等强度的酸性或碱性,这些变化对海泡石烟斗应该是有害的。
那么乙醇与海泡石的上述变性有什么关系哪?乙醇分子中羟基的极性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溶于乙醇,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铵、溴化铵、溴化钠等。所以我推测乙醇可以溶解烟斗中其它矿物所含的离子化合物,并产生海泡石内部的改性,当这种改性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导致烟斗损坏。另外,我推测乙醇本身的脱水性也会损伤海泡石的内部结构。 先感谢摇头兄不断的探索和分享的精神!
如果继续在微观领域里探讨海泡石,惭愧的很,已经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我非常希望您可以把这个理论完善,而所能做的也只能提供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1. 关于是热液型海泡石和沉积型海泡石
从您发出的描述文字来看,我们所用的海泡石斗的确比较符合沉积型海泡石(尽管投入水中会呈浆糊状这一点不太相似),但是否也应该具体的说一下热液型海泡石是什么特征才好作出推断
另外对于沉积型海泡石的描述,与其对应的很象土耳其的海泡石,而南非海泡石的特性却几乎和描述完全相反,那么是否南非海泡石是热液型?或者是沉积型中的另一分支?
比重轻,干粉末可漂浮于水面,以舌舔之具有强的吸着感,投入水中吸水甚速,并呈浆糊状,粘性极强。
2. 关于水汽在染色中的作用
如果说海泡石斗的染色是在吸湿放湿的过程中由水作为介质完成的,那么是否会有以下几个疑问:
1. 按各种列出的数据看(如果的确是适用的),吸湿和放湿除了几处阶段性的变化外,几乎是和温度的变化呈正比,也就是说温度越高的地方吸湿和放湿就越活跃(好像也是普遍的物理规律),那么斗钵外壁的温度一般都要高于斗柄的温度,在这里水汽的活动应该更活跃,如果是由水汽作为介质来进行染色,那斗钵外壁的染色应该最先开始和完成,但实际上染色一般都是从斗柄等温度较低的地方开始的
2. 水汽是否是一种有效的介质?可以携带烟气(主要是其中的烟油)进入石斗完成染色?尤其是和蜡质同时存在并且作用的时候,多大程度是由水汽来进行而多大程度是由蜡质来进行?
3. 在海泡石斗都经过浸蜡处理之后,在表面有均匀的蜡质,这个时候水汽还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另外关于酒精对海泡石的影响。。。为了不误导大家,暂不发表意见:loveliness:
回复 16# 摇头 的帖子
谢谢摇头兄费心。其实部分村友确实是用酒精的,微观上就无法了知了,但他们的经验是宏观上没问题;当然,另一部分斗友不用酒精。
这个问题有点纠结,要是有人有碎海泡石斗就好了;P,为村友们做各种试验:不同浓度不同浸泡时间对海泡石的影响。。。。 原帖由 蓝刃 于 2011-3-28 02:14 发表 http://bbs.pipevillage.org/images/common/back.gif
先感谢摇头兄不断的探索和分享的精神!
如果继续在微观领域里探讨海泡石,惭愧的很,已经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我非常希望您可以把这个理论完善,而所能做的也只能提供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1. 关于是热液型海泡石和沉 ...
蓝兄提的好问题!
1)关于是热液型海泡石和沉积型海泡石
曾经在查资料过程中发现一位斗友的帖子,模糊记得说是用国产的热液型海泡石加工烟斗,因纤维化结构最终没能成功,所以我猜测热液型海泡石可能不适合加工烟斗。
2)关于水汽在染色中的作用
一般吸斗时最湿的地方应该是斗柄处和斗底,那里较多的液态水,而且流不出只能被斗柄斗底吸收。斗钵虽然有水汽,但水处于蒸发状态且斗钵是开放的,被吸收的水应该较斗柄少,另外水汽的分子要大于液态水分子,它们在斗内的传递效率可能不一样。
3)在海泡石斗都经过浸蜡处理之后,在表面有均匀的蜡质,这个时候水汽还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我想这也是“由内向外渗透”推断的原因之一,从我那支轻微变色的斗看,染蜡部分未发现变色,首先变色的是未染蜡的孔洞处。
回复 19# 摇头 的帖子
感谢摇头兄对这个题目的跟进,或许是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所以总是觉得您的理论还需要再完善一些花花兄有些帖子是记录他的海泡石烟斗染色的过程,或许您可以观察借鉴一下来验证您的理论,其中我认为有几点您可以思考:
[*]海泡石的烟斗几斗之后就已经开始染色[*]雕刻斗凸出处的染色[*]染色钵的使用[*]未染色或色浅的位置另外海泡石的烟斗除了斗钵内壁外都是要做浸蜡处理,孔洞处也有,染色发生的部位和深浅不同是因为石质不均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