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斗的品质曾经很高很高,尤其在70年代以前。之后就又是另一个世界了。
观音大哥、公子兄:
在下不太同意翻新的说法,理由如下,1、内里的条纹间隔相等,不像是修炭器等工具手工所为,应该是机加工时发生共震留下的痕迹;
2、关于“内壁烧伤后的痕迹”七点兄应该最清楚,这斗在开斗前斗钵是否炭化即可判断,至于观音兄说的“木质疏松”的现象,是“跑刀”以后的正常现象,木表面加工不精细,表面纤维被破坏,自然显得“木质疏松”,我那把机制斗和这个看起来非常像;
3、如果我要翻新一把旧烟斗,肯定不会做成这样就收手,就算重新开钵时跑了刀,起码还可以用砂纸找平,这不是一个很难的技术活。
至于那道看起来像是草图的圆圈,小弟也很迷惑。像观音兄所说,“如果是新斗的话,这个圆圈历经多道打磨、上色等工艺后,应该是不会留下的痕迹了”。另外,如果是旧斗的话,翻新的时候哪里用得着再画个圈啊,就算画了,还能忘了去除?七点兄的照片不是非常清楚,小弟曾经认为那是钵口的“倒角”,或是……脏污? 我有把Peterson的Churchwarden也是这样的,刀痕比这还细密,应该是工艺的问题,不是二手翻新的。因为这把斗一来不值钱,不到1000块的斗,没有翻新的必要,二来这斗是光面涂黑漆的那种,里面也涂了层黑漆(不是炭层),要是翻新的话很容易辨别出来。 可以的,据我了解,这种斗壁的处理在丹麦曾经有一个时期比较流行。好像是Peter Heeschen彼得。西斯陈特别钟爱这种制造方式,理由是在斗钵内壁突出部分与烟草融合燃烧时可以产生特别的木质香味,经过开斗,再打摩,烟草香味与木质香味更加融为一体,但中途不可另换烟草了,属于从一而终的斗体,但是这种斗钵应该有两个啊,另一个是光滑斗壁。不知楼主是否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