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eyang 发表于 2006-2-20 22:02:28

蛐蛐、茶壶、烟斗和奸商之间的事儿

先转个贴来自“三醉”

--------------------------------------------------------------------------------

在壶价虚高的今天,我想起王世襄老先生文中讲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锦灰堆》六忆中的一段文字:
。。。。。。在众多的卖者中,当推赵子臣为魁首,稳坐第一把交椅。。。。。。作为虫贩,其居然置下房产,并有一妻一妾,在同行业中可谓绝无仅有。
进了蛐蛐店,总不免买赵子臣的虫。他每年带两三个伙计去山东,连捉带收,到时候自己先回京坐镇,蛐蛐分批运回,有的存在家中,到时候才送到店里。他的蛐蛐源源不断,老让人觉得有新的到来,不愁卖不上你的钱。
子臣素工心计,善于察言观色,对买主的心理、爱好,琢磨得透之又透。谁爱青的,谁爱黄的,谁专买头大,谁只要牙长,了如指掌。为哪一位准备的虫,拿出来就使人放不下。大分量的蛐蛐,他有意识地分散在几位养家,到时候好拴对。免得聚在一处,不能交锋,局上热闹不起来。他精灵狡黠,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既善阿谀奉承,也会讽刺激将。什么时候该让利,什么时候该绷价,对什么人要放长线钓大鱼,对什么人不妨得罪他了事,都运用得头头是道,一些小玩家免不了要受他的奚落和挖苦。我虽买他的虫,但“水头”是看不到的。在他心目中,我只不过是一个三等顾客,一个爱蛐蛐却舍不得花钱的大学生而已。。。。。

多么好的一段文字,我神之向往,渴望会会这一个中翘楚。
从以上王世襄老先生文中我品出如下的味道,售壶亦如此:
1、 首先壶商要懂壶,行外人是经营不好此道的,好即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能忽悠消费者,指鹿为马,毕竟售壶不是一次行为;
2、 要亲临产地进好壶,把好进货这一关,至关重要;
3、 经营要设计,好东西上架要细水长流,从长计议,短视的做法要不得;
4、 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体察民情,把好壶售给知音人,他会念及你的好于终生;
5、 好壶有限,不要急于售出,要知道好女不愁嫁,要设计布洒到多人手中,形成氛场,让藏家交流斗壶中以扩大商行的影响面。皇帝后宫三千他也消受不了呀;
6、 发展新客户,他们是你未来的保证,是衣食父母,可别糊涂.
顺便说一句,对比王老先生文中的心态,我在商家中何不也是个三等顾客,一个爱蛐蛐却舍不得花钱的大学生而已。。。。。   



至于本贴标题,留给大家自己品味了。

willieyang 发表于 2006-2-21 01:13:42

转贴之二,然后拿烟斗敲敲自己的脑袋,也敲敲大家的。

同样转贴自三醉,看完以后觉得非常符合自己对烟斗一途的浅薄见识,最近给一些朋友吓的不敢说话啦,随便转点有道理或者没道理的内容,大家自己看吧。

转贴内容纯属指桑骂槐,欢迎对号入座。

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悖论
在目前的市场上,低价不可能买到好东西,但是,要注意的是,高价也未必能买到真东西。坛子里以往贴出来的壶我敢说有不少其实就是“垃圾壶”,但你在买的时候,价格可能并不低,紫砂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很严重的,所以,要想真正玩好紫砂必须先多看多学,否则,高价买次品就不可避免了。当然,刚开始的时候,买到一把价不符实的壶也是正常现象,只当是交学费了。本人在起步的时候也买过“垃圾壶”。
二、慎重追“星”
真正值得去追的只有国家级以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这样的大师屈指可数,作品价格惊人,除非你是超级发烧友或者是大款,所以作为普通壶友没必要去追。对其他所谓谁谁谁的弟子、亲戚甚至邻居的作品还是应当重点考察壶的做工和用料,作者是谁倒在其次。盲目追“星”,只能是自己花钱填补虚假的泡沫。现在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代工或者冒牌的壶,所以在购买的时候不要在意是谁做的,关键还是看做工和用料。
三、做工
紫砂的做工很重要,在买的时候一定要详细考察,有些标准如三点一线等等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我想强调的是当场泡一壶茶试试水,看看是否顺手等等是非常重要的。特别要注意的是自来水等凉水有时是试不出壶的毛病的,毕竟,你卖壶回去是要泡热茶的。
四、用料
一把紫砂壶的价值构成抛开作者的名气、做工这两个相对较虚的部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用料了。大家都知道现在紫砂矿的数量已经很少了,所以市场上很多壶的用料未必是真正的或者纯正的紫砂。看了太多的壶,发现现在市场上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工艺流程上的偷工减料。原先的泥料,要经过多道工序提炼,才能使用,其中有一步比较关键的就是紫砂原矿必须在露天的环境中自然风化,这是需要时间的。但是,现在的一些做壶的人,为了缩短生产的工期,大多并不经过自然风化这道工序,而是简单的靠机械设备将其磨碎,这一差异是致命的,很多壶乍一看似乎很不错,砂粒也比较明显,但实际上属于“催熟”的东西,用起来和真正的好料子也有很大差别。相似的问题在现在的茶叶加工和墨的加工中也普遍存在。
对于泥料,学问很深,可以说是紫砂里最难掌握的,很多时候完全要凭经验和感觉,比如颜色、年代、是否纯正等等,这些都只能靠自己不断的积累。我遇到过一位壶友,他一看用料就能说出其大致年代,这种功夫只能是见多识广的结果。
五、听壶
紫砂号称紫玉金砂,敲之必铿铿然有金属声。听紫砂的声音主要是判断烧制的火候,火候不到位或者有些过的壶,声音或闷或木,均非上品。
六、养壶
养壶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自然而然、勤于打扫。千万不要很刻意地去“养”,也不要不敢用,要勤用,勤擦,这就足够了。

现在很多图书以及网络的资料实际上有些误人子弟。比如,新壶买了之后要煮一煮等等。如果你买到的是一把真正的紫砂壶,不会有异味,不需要煮,而且稍加使用,便会初见效果。
买壶最保险的就是设法找到制作者本人,到他家里去选壶。没有这种机会或条件的就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和眼力了。

有一个值得一看的网站,在此推荐一下,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前去一看。该网站中最值得细读的地方就是其中的一个栏目,叫做《泥料小典故》,里面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泥料的成分、性状、制成紫砂壶之后的特点等等,并配有大量的图片,是我所见过的最全面、最详细、最权威的关于紫砂泥料的资料了。该网站地址:http://www.china-pot.com.tw/china-tw.htm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泥料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实践同样不可忽视。大家看过一些书籍、网络资源之后,还必须要多看实物,而且最好是多看好壶,例如工艺美术大师的真品。买不起,看看总是可以的。看了这些真正的好壶之后,自己才能有提高。记得咱们国家有一位玩瓷器相当牛的主,他自己回忆说,当年自己玩上瘾的时候,天天泡故宫博物院,那里的瓷器都刻在他的脑子里了。所以,开眼界是很重要的。
另外,要多和一些玩壶的朋友交流,尤其是一些玩的时间比自己长的壶友。本人以前就是经常跑紫砂店,那时,店里经常聚集很多壶友喝茶、品壶,其中大部分人年龄都比我大得多,玩壶的时间也比我长得多,我经常和他们聊,时间长了,自己对紫砂的理解也就慢慢深入了。

说到壶的制作者,要分几个方面来讲。
首先,如果是从艺术品投资的角度来说,由于目标定位为将来的升值,所以,要特别关注壶的制作者的背景。这个“背景”包括很多方面,例如,作者的人脉关系怎样,作者的商业宣传如何,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所谓“人脉”关系。
人脉其一,要看作者的家族背景。祖上有显赫紫砂人物的,其作品的价格以及升值空间就要比普通作品高。最为典型的例子当属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的女儿,个人认为其作品很平常,但由于其父亲的名气很大,而且基本上都以在壶上刻字为推捧方式,所以,市场上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当以此为投资依据的时候,个人认为直系亲属的潜力要大于外姓人,例如某某大师女儿的作品潜力要大于其女婿的;男性作者的潜力要大于女性,一般讲,某大师儿子的作品潜力要大于其女儿。
人脉其二,要看作者的社会关系。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所谓紫砂艺人高某,由于其父亲是宜兴本地的一位颇有实权的地方官,因此,他得以结交各路艺术大师,从顾景舟、蒋蓉,到程十发、韩美林,因此,他的作品市场也是认可的,而且价位不低。但平心而论,似乎有些虚高。这种背景,作为普通玩家,可能不太容易了解到,这就需要我们对宜兴这个小社会有全面的了解。
人脉其三,要看作者的商业宣传。有些紫砂作者的运气不那么好,没有上述两种优势,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一些人也很懂得运用商业手段为自己造势。例如上报、出书、开所谓的个人作品展等等。这种做法的泡沫是最严重的。
以上讲的这些,都是真功夫之外的一些东西。不得不说是因为市场经济的缘故。但不管怎么说,真正懂行的人并不十分看中这些东西,因为,只要不是文物和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一般作者的作品其价值(不是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还是做工和泥料。我和在宜兴收壶的人聊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也说,宜兴这么大的地方,究竟有谁壶做得好,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
说到这里,不免还要提到所谓职称的问题。有些真正手艺好的人,还真不在乎什么职称。我喜欢的几位紫砂艺人,有一个就是属于这种人。实际上,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玩家来讲,买这些人的作品是最好的,因为,只要是金子,它迟早会发光。我有几件藏品,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时买进的时候,只有几千元的价格,但是两三年之后,价格就已经到万了。当然,价格还在其次,关键是泥料和手工俱佳的壶自己用着也舒服。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世界,壶的价格、泥料、作者、做工说到底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自己喜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1 1:13:42编辑过]

gale 发表于 2011-9-15 14:27:37

握在手上一小时的东西,只是工具而无一丝赏心悦目的话也太……

可惜无缘与杨兄对话了,真有乘鹤而去之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蛐蛐、茶壶、烟斗和奸商之间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