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要趁凉吸:反葫芦斗的烟气冷却效果测试报告
首先声明一下,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我仅仅是做一个翻译的小体力活儿而已。今天逛外国资料站的时候发现了这篇十分不错的文章后便开始着手翻译,当然,事先有告知作者。关于反葫芦系统的争论很多,然而却少有国人原意去做一些具体的测试和研究。虽然抽斗是一件放松身心的事情,没必要花太多精力去琢磨这个琢磨那个,但有时候花时间多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绝对没坏处。
当然,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尊重。希望中文论坛也能多一些精彩的文字少一些无聊的主观争论和灌水。
文章摘自:http://tobaccodays.com/articles/ ... ide-a-cooler-smoke/
如果你想转载这篇文章请一定署上我和原作者的名字以及网址,谢谢。
翻译有删节,小弟仅取文章最有意义的部分。
---------------------------------------------------------------------------------------------------------------------------------------------------------------------------------------------------------------------------------------------------------------------------------
随着近几年反葫芦烟斗的热度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斗友开始掏腰包尝试这种新型烟斗。但在此种斗型热销的同时我也听到了斗友所一致反映的一个疑问:
“ 尼玛为什么劳资最爱的草在反葫芦斗里味道变了啊?是不是这玩意儿把口感弄淡了呢?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于我本人在使用反葫芦斗时也有类似的感受,所以决定用我的聪明才智来尝试研究一下这里面的奥秘。口感的变化太难定性,但把问题细化之后也许会简单一些,比如说把研究方向由“口感“ 转向 ”烟气温度“。是不是相比于传统烟道设计,反葫芦系统让烟气变得更加凉爽了呢?
研究结果是”肯定的“
当然了,我不是科学家也没有装备齐全的实验室。我只有手头的工具并用我自认为尽可能科学的方式来做这个实验。我一共尝试了三种不同原理的电子温度仪来测量烟斗各个部分的温度,但其中最好用当属烤肉用的针式温度计了(测量效率/效果很好,对温度的细微变化很敏感)。
在试验中我一共准备了6只烟斗:3只传统烟道斗,3只反葫芦斗。传统斗就不多说了,现在给各位看一下这3只反葫芦。值得注意的是,其中Anthony Harris制作的ACME反葫芦斗气室特别巨大:
斗师:Rolando Negoita
斗师:Richard Friedman,他巧妙地利用斗杆的长度来制作大气室,乍一看还以为是只普通斗。
斗师:Anthony Harris
在开始本次实验之前我有考虑过测量尽可能多的相关数据以期得到更多可能会有用的结论。但实际操作下来我发现要妥善完成这个过程不仅太过耗时,也很难操作(比如说斗内温度的测量就很难做好,干扰因素和操作难度都很大)。最后,我觉得仅仅测试烟气从咬嘴中出来的温度就够了,因为这才是进入你嘴巴的最终温度。我只需将温度探针伸到咬嘴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测量到烟气的温度。注:这6只斗钵口径和深度差不多,而我测量的斗内烟草燃烧温度也没什么质的区别,因此基本上可以认为:这6只斗在正常合理燃烧同一种烟草时,烟气在进入气室时温度是几乎一样的,而烟气在经过气室后温度降低不少(具体降幅就不列举了),所以从烟嘴里出来的烟气温度变化取决于气室的规格。
我将烟斗装好烟草,确保合理点火并等待其稳定燃烧之后开始测量数据。我的方法是:每一只斗抽几口烟后马上测量咬嘴孔的温度,测量时温度并不稳定,数据取最大值记录并记为1次。重复N次(作者没说明,可能是20次?)之后取平均值作为这组的结果。实验一共产生了500+个温度数据,整理结果如下(华氏度和摄氏度):
用力吸3大口.
用力吸5大口.
用力吸7大口.
普通斗 – Michail Revyagin – 90 f / 32 c – 94 f / 34 c – 98 f / 36.5 c
普通斗 – Castello – 89 f / 31.5 c – 93 f / 33.5 c – 97 f / 36 c
普通斗 – Rainer Barbi – 89 f / 32 c- 92 f / 33 c – 97 f / 36 c
反葫芦斗 – Richard Friedman – 83 f / 28 c – 87 f / 30.5 c – 87 f / 30.5 c
反葫芦斗 – Rolando Negoita – 82 f / 27.5 c – 86 f / 30 c – 89 f / 31.5 c
反葫芦斗 – Anthony Harris, ACME Pipes – 82 f / 27.5 c – 82 f / 27.5 c – 83 f / 28 c
反葫芦斗在用力吸3大口后的最终烟气温度相比普通斗要低约8% .
反葫芦斗在用力吸5大口后的最终烟气温度相比普通斗要低约9%.
反葫芦斗在用力吸7大口后的最终烟气温度相比普通斗要低约11%.
结果很明确,反葫芦斗能最终提供更加低温的烟气,而且随着抽吸强度的增加,降温效果越发强劲。尤其是Anthony Harris制作的ACME反葫芦斗,降温效果抢眼地好。
接下来我以相同的方式测试”轻抽慢吸“下的温度数据,结果很类似:
轻抽慢吸几次(间隔10秒,但具体次数未说明)后测量1次温度数据,测量起码5次之后取平均值:
普通斗 – Michail Revyagin - 85 f / 29 c
普通斗 – Castello – 85 f / 29 c
普通斗 – Rainer Barbi – 84 f / 28.5 c
反葫芦斗 – Richard Friedman – 78 f / 25.5 c
反葫芦斗 – Rolando Negoita – 78 f / 25.5 c
反葫芦斗 – Anthony Harris, ACME Pipes – 75 f / 23.5
在轻抽慢吸的情况下,反葫芦斗的最终烟气温度相比普通斗要低约9%.
现在大家应该看得非常清楚了,无论你怎么样抽,反葫芦斗的烟气温度总是低于普通斗,而且随着抽吸强度的增加,降温效果也越好。有一点很值得注意,Anthony Harris制作的ACME反葫芦斗降温效果要强于另外两只(在轻抽慢吸的情况下,反葫芦斗的平均最终烟气温度相比普通斗要低约9%,而Anthony Harris的则是12%左右),而它与另外两只的不同之处在于:气室大很多。虽然我们可以轻易地得出一个结论:气室越大降温效果越好。但并不是大出一倍的气室体积就能使得降温效果强上一倍。
效果示意图:
实验做到这里已经达到我的极限了,虽然我得到了大气室有利于降温以及吸收水汽的结论,但再深入下去的东西我也没办法知晓。所以针对文章一开始提及的问题:“ 尼玛为什么劳资最爱的草在反葫芦斗里味道变了啊?是不是这玩意儿把口感弄淡了呢?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也只能做一个自己的猜测:会不会是因为大气室中本身含有空气,这些空气稀释了烟气浓度使得口感变淡呢?
但我的一些朋友否决了我的想法,原因很简单。也许刚开始气室里确实有去多空气,但你抽几口之后,气室里面的空气就慢慢地被不断进入的烟气所取代,所以大气室斗口感淡仅仅是前几口,后面就OK了。我想他们说得没错,但还是有很多斗友说反葫芦斗会一直使口感变淡。到底原因如何,我也不清楚。
[ 本帖最后由 饿死的猫 于 2014-12-5 02:22 编辑 ] 图文并茂翻译得好,这与抽葫芦斗相似,头几口烟气特别淡是被空气稀释的缘由,后面正常连续抽时会逐渐变浓,但还是要淡于常规标准斗,我想可能是两个原因:一是烟气降温后其中的颗粒物随水汽沉降,二是斗室内壁的吸附作用。 功夫不错,折腾精神值得发扬
烟气随着烟路体积而发生变化,比如长烟路长柄斗或者是宽烟路大气室,可以降低温度,但浓度也随之降低了,这冷凝出来的水可不是蒸馏水,而是些黄黄的液体,也许这就是症结所在吧,万物都要有个度,脱了这个度,就不对味了 虽然还没有用过反葫芦斗,但是,文章还是要拜读!LZ翻译水平很高!中文同样的好!感谢提供! 老文了,这篇文章最大的意义在于,测试出最高温的烟气温度也比体温低,所以单纯温度本身绝对不是咬口的问题。想想我们平时喝茶的水温,沸水冲泡,七八十度入口,本身就说明单纯的烟气的凉爽是个伪命题。
而凉爽的另一面,大气室的冷凝作用让水汽和一部分焦油凝结于其内,这部分可能是改善烟气的关键所在,这些东西在口腔里凝华放热而且有化学上的刺激。 凉了的菜、凉了的茶都味道都会变的很差,特别是香味(专门的凉菜、凉茶暂不讨论),烟斗也是应该如此吧。
过分的追求冷烟没啥意义。 按此论,9mm定比3mm好抽咯?哈哈•••••• 請問為什麼叫「反」葫蘆斗呢?
回复 2# 摇头 的帖子
我也是这么觉得,一来是内壁肯定也吸收除了水分外的其他物质。二来冷凝下来的东西也不全是水。回复 3# 广州小火星 的帖子
正是如此,所以很难两全了。不过试想一下,如果气室那一段能采用一种新的材料:本身只会吸收水分而不吸收其他物质,本身的温度又很容易在手的握持下上升,那么或许口感会好一些。化石木的测试马上出来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