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晾干肯定不行 我原来试过 截好的绿竹节拿回家自然环境放了一天就萎缩了 瘪了
其他方法没试过 不能瞎说
我的经验可以为LZ节省25根的资源啊 这个应该跟竹子的品种和老嫩有关吧? 微波炉转两圈怎么样? 佩服楼主的探索精神,支持!!!不知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很想帮楼主做点什么。:loveliness:
回复 10# jasont 的帖子
jasont兄这把做得很不错啊!今天竹蔸到货,可惜有不少腐烂的地方了,而且粗细和节子的长度也不甚满意,这两个因素一叠加,还真是没有合适的区域;看来要想得到一支好竹蔸,真是挺难的。一会上图。预计我做的话,不如兄的这把:lol ,没手艺。
回5m兄,您这么想帮我,就去找找哪里有合适的竹蔸吧
估计要么做内径1厘米的,要么做很长的斗身的。。。
记录:水煮、桑拿30分钟后,竹壁粘乎乎的,看来还真是有不少“胶”在里边
[ 本帖最后由 piggy 于 2011-4-25 23:03 编辑 ] 就用微波炉转吧。注意控制温度别烤糊了。没错的。 別取笑我了,當初也就找了合適大小的竹節就做了,點火時還有微微的竹香,用了3次就發現斗壁中段炭化嚴重,且斗身開始乾縮至變形(做好時是跟竹節一般粗細的),也就不再使用當擺飾。
如果條件許可(沒有尺寸比例只能靠直覺看),我個人會挑這一節 ~~
至於製作部分,我想這麼做 ~~
前提是斗柄插入處是空腔 ... 提供您參考 .. 補充說明 ~~直接使用竹節當斗砵的問題在於竹節本身含水量高,往往取用合適的斗體直徑結果斗砵內徑過大,何況待乾燥後內徑會更大。而且取用時覺得斗壁厚度還算可以,等乾燥後剩不到5mm,糟糕的是使用時因為高溫會更進一步完全脫水(當初我以為已經算是乾燥了,省略了烘烤的程序),斗體變形不說,斗壁進一步乾縮至3mm,竹纖維又不比石楠木或玉米梗耐燃燒,這樣薄的斗壁,陣亡恐怕不會超過5斗,所以才會考慮使用竹根的可行性。纖維夠緊密,又是實心,加工比較不受限制。不過若是考慮美觀,外皮保留是一定要的啦外皮保留是一定要的啦,但是這樣斗體就會大得不像話,到時只能手持了。甚至可配合保留根鬚,也別有一番風味 ~~
[ 本帖最后由 jasont 于 2011-4-26 01:17 编辑 ]
回复 16# jasont 的帖子
白圈内的那根,从形态看确实是最适合的,但其最大直径只有2.2~2.4厘米,所以内径最大只能做成大约14~16mm的(壁厚怎么也得4mm吧),这些天先看看脱水状态再定。 16mm其實還算OK啦,只是等完全乾燥後的口徑恐怕只能做來抽旱煙絲了。再等等其他的機會吧,其實不要刻意的找,有機會碰到時往往會有一番驚喜。 昨晚模仿jasont兄的做了一下 晚上有空再上图。其实这么多料,就一节可用,疤痕、粗细、裂痕等因素制约;至于昨天图片里白圈内的那根,看似尺寸还凑合,但做起来就实在太细了,所以换了另一处做料。并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节间的“隔膜”很薄,即使粗到4厘米左右的竹节那里,也是只有2mm左右,这肯定不经烧,故未按jasont兄的“双室”法;至少隔膜可能要另外找金属的或厚木、厚竹嵌入。
没办法,又到处去搜,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2根看似不错的已订,不知实物如何。但估计隔膜的弱点是无法逾越的了,这里大概只能换材料做隔膜了。
[ 本帖最后由 piggy 于 2011-4-27 14:0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