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應某 发表于 2009-5-8 14:11:09

懷念一封郵遞的書信

今天收到同公司不同部門年輕人的一封email
心中氣不打一處來 滿篇錯別字 注音火星文
更惱人的是:"希望你全力配合"
別說我比你高四職等 長你十歲
就算是平輩 "我跟你很熟嗎?!" "你部門職務內的工作甘我何事?!"   "欠你的嗎?!"
索性印出下文 交給他的部門主管 煩請開導一下

想到村中有部份新朋友 似乎也有"小白"的傾向
特此把文章分享給大家

本文作者廖玉蕙老師 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原文刊載於台灣聯合報副刊
-----------------------
我猜測,不久的將來,紙本信件將因過份稀罕,而被國家圖書館鄭重收藏,成為日後的善本……

電腦普及後,用紙本寫信的人越來越少了,伊媚兒在空中飛來飛去,快如閃電,一指按下,遠在千里之外的消息便應聲傳遞,無論限時專送、航運或宅急便都快不過它。習慣了用伊媚兒通信,傳統的紙本就很難再獲青睞,郵寄,對現代人而言太慢、太麻煩了!
沒錯!用筆寫在紙上,裝入信封裡,貼上郵票,再徒步去郵筒投遞,程序太繁複、速度太緩慢!近年來,除了特立獨行的「老」朋友偶爾捎來紙本信件外,手寫本幾乎已成絕響。我猜測,不久的將來,紙本信件將因過分稀罕,而被國家圖書館鄭重收藏,成為日後的善本。
伊媚兒兼具電話與信件的雙重功效,一來一往,幾乎可以同步,像跟對方打電話似的。它的好處固如上述,然而,壞處也伴隨而來。因為它簡便、快速,缺少落筆為文的再三斟酌,所以,常常一不小心就露出粗疏的面貌。

自從多年前加入網路族後,我收過許多讓人氣悶的伊媚兒。譬如,前些天我就從學校的電子信箱收到一封沒頭沒腦的伊媚兒,吊兒郎當似的寫著:「最近有演講活動嗎?想去看看。」既無稱呼,也沒留下發信人的姓名。我只道是哪位自認跟我有默契的舊識,請教他,原來只是個讀者:「發現老師在這個學校任職,看到email就寄了。」收到這樣莫名其妙的信,氣到幾天都不想講話。那種輕佻的口氣,讓你覺得自己像隻負責娛樂觀眾的猴子,而他正閒閒地把手插在口袋裡,就等著你變出把戲。

這樣的信還不計其數!一般的讀者也就算了,連學校的老師來邀請演講,邀約信之漫不經心,也常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我曾經幾次收到邀約演講的伊媚兒,看完之後,心情大壞。譬如沒頭沒腦劈頭就寫:
「經過學校老師票選,您很榮幸地獲得大多數的青睞,因此,我們決定請您到我們學校來給老師演講,請告訴我們您可以講什麼題目?」
「我們系裡的學生希望能請你來演講,有如下三個時段讓你選擇,請儘速勾選好時間,以便我們製作海報。」
沒有前言,沒有後語,省略了一般看似無謂的禮數,談的是「學校老師的票選」,寫的是「學生的希望」,可是從頭到尾就沒有徵詢演講者的意願,彷彿能得到票選或符合學生期望,就該引為莫大的榮耀而拔足狂奔過去。有些文化中心的邀約信,我懷疑主事者根本不知道邀請的人「是熊抑是虎」!專業是什麼?看來也不大在乎聽眾將聽到什麼內容。在邀請信裡含糊其詞,只在去信詢問講座的相關議題時,輕描淡寫:
「悉聽尊便!不過,最好能提供三至五個題目以供我挑選。」
看到這樣輕率的信,三字經差點沒脫口而出!
學校及掌管文化事物的單位猶且如此,學生就更不用說了。

一回,收到一封沒有內容的伊媚兒,只在主旨上寫著:「請幫我看看!給個意見。」
我打開附加的檔案,赫然發現是一篇長達兩萬字的現代文學評論的文章。我上上下下尋索,就是沒找到發信人的姓名,而從郵址的比對看來,是來自完全陌生的寄信人。我想了半天,怎麼也想不出我有什麼義務必須幫他看看,何況,還得給個意見!難道是我正教著的或曾經教過的學生?看來又不像,於是,我追去一信求證,他才說:「我是某某學校的研究生,聽說老師對這個題目有過研究,請你在一個星期內給我一些意見,我要投稿某某學術期刊。」喝!還限令得在他規定的時程內完工!看完這信,對現今學生毫無斟酌的無理要求,真感到啼笑皆非。同樣的狀況,最常發生在文學性的演講過後,常有喜愛文學創作的學生或社會人士寄來長篇累牘的小說或散文,動輒數萬字,有的希望我能幫忙修改或指正,有的以為我神通廣大,要求我幫忙將她的作品推薦給出版社出版。可是,伊媚兒裡,連情商字眼也無,頤指氣使的語氣,彷彿理該如此,讓人看了,心理真的很不平衡。

類似情況的一再發生,我以為正是網路無遠弗屆且太過方便的後遺症。因為從學校計算機中心就可以輕易的搜尋到教授的電子信箱,所以,陌生人很輕易就可以侵入你的生活裡;因為很多人養成在網路上和陌生人東拉西扯的習慣,使得伊媚兒的使用氾濫成災;因為網路上好像常有用伊媚兒求援成功的案例(其實,也不知是真的成功抑或虛擬),讓人錯覺這是有效的管道;因為伊媚兒可以隱藏身分,縱或被拒絕,也可迴避面對面的難堪;因為學校只考傳統書信僵化的格式,根本不教學生寫伊媚兒的禮貌,所以,學生不知沒有抬頭、沒有署名的電子郵件是不禮貌的;因為自然注音法的自動挑選字詞,導致錯字常在不提防間蹦出;因為打字太快,使得網路語言顯得太過輕率,甚至因此失去親疏的斟酌而淪為輕浮……因為這種種緣故,伊媚兒的傳遞遂衍生許多讓人難堪的問題。

我不禁開始懷念起一封由郵差手上接過的貼了郵票的書信。墨色勻稱、有稱謂、有署名、有寒暄、有完整內容、有真誠情感,而且有起碼禮節的一封沒有錯別字的書信。

LeslieNg 发表于 2009-5-8 14:25:23

本人梦想有天可以扔掉手机,不用 email,一律采用古人写尺牍的格式 (不过不能用毛笔,否则太装了) 以古文写就,再通过最便宜的普通平邮联系。对方受不了拉倒。:Q

话说回来,我们村热身场就有大量这样的 "小白" (当然现在挪热身场的帖子有些是因为别的理由,例如问题太空泛或者没看旧贴,而仍然写得颇为礼貌的),写的人固然白痴,我看回的人更白痴 ...

solidus 发表于 2009-5-8 16:35:05

第一次看到應兄怒了.....

現在應兄表貼文的現象描述是:科技發達帶來另一個副作用....就是惰性!

不過小弟有不同看法:

個人認為問題癥結並不在科技帶給人的便利性,教育問題的成分較大一點.

亞洲國家比較注重升學功利主義,只要讀好書考好試,啥都不重要.這種填鴨式教學只能在考試領域發揮作用,在出社會職場上,過去學習的東西通通不管用也不會應用,這些人在社會上就顯的格外惹人厭!

反而這種教育制度下,一些求學,生活態度之類的教育養成已成付之闕如.造成現在年輕人,不懂人際關係應對.對知識追求漫不經心,只會問問題,不會自己去分析問題找答案.

例如村里一些新村友,我相信90%的人不會用google找答案.一些重複性問題一再出現.懶的爬文,搜尋,在村中教學區找資料來看.比較好一點的會客氣的問.比較粗魯一點的,直接問題拋出來,連"請","謝謝"都不提.基本上我是無視這些人的存在.不過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到這種小白帖大概就是回帖幹譙!

[ 本帖最后由 solidus 于 2009-5-8 16:36 编辑 ]

teddy 发表于 2009-5-9 03:07:51

應兄阿
這年頭就這麼回事
我跟你應該算同學吧,同時期在大學混(我在買斗前對您澈底查過,呵,我就沒什好藏,您上google就找到了)
不過我那時已當完兵(高中畢業愛混,考不上大學),所以虛長您幾歲
約10年前網路聊天有大學生小朋友問國文翻譯問題,我回答後他一直稱讚
我那時在想,TMD他怎考進大學的?
現代新人類我覺得是2極端,很優秀跟很差的
沒有一般水準的...
您收到火星文要先用word 追蹤修定修改後另存為"解讀檔"
兩檔並寄給他們主管,再洗洗他主管臉,問"不知道解讀是否為原作意思"
先說我只是搖旗吶喊,我自己職場我是沒這麼"准"啦

teddy 发表于 2009-5-9 03:30:56

原帖由 LeslieNg 于 2009-5-8 14:25 发表 http://www.pipevillage.org/community/images/common/back.gif
写的人固然白痴,我看回的人更白痴 ( ...

哇哈哈,評得太妙了!
一語道破無意義回覆的,呵

小李子 发表于 2009-5-9 13:23:00

應兄
動怒了!!
老大不要氣啦!
就如同teddy老兄說的
給他主管洗臉就好啦
他主管吞不下這口氣就會教訓他的
我們大人不要跟小朋友氣這個啦
笑一個啦^_^

solidus 发表于 2009-5-9 17:16:46

村裡有不少熱心村友(我的熱心是有"指向性"的,不在此列).他們無論對方是不是有彬彬有禮的提問題(或是一股腦的發月經文問:什麼是L草?什麼是V草?).都會慷慨解答,我敬佩這些人的EQ.

我對那些小白的厭惡程度...是不會輸給村長的.不過個人認為錯不在熱心的人,而是那些白目的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懷念一封郵遞的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