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t 发表于 2011-5-26 00:20:18

國產玉米斗使用半年感想

6個月前從斗友的帖子中發現這家的國產玉米斗專營店,去年11月25日啟用至今剛好滿6個月,發表一下使用感想,也提供一點點小心得供斗友參考。
2010年11月25日啟用 / 主要用於外出場合(說穿了就是上班時段) / 平均每斗每日1~2斗 / 每週清理一次斗嘴&煙道(偶而) / 調味草為主(因為怕惹人厭)








從照片可以印證斗友的經驗,國產的玉米斗斗身中段的確有潰縮的現象,不過不是很嚴重(個人看法是跟抽斗的方式有關)。對於斗砵我不刻意清理,一斗抽完了我通常往鞋跟敲一敲(模仿電影的,我蠻愛這樣做的),把煙灰倒到煙灰缸,最多再吹口氣清一清就收起來。另外可以看到炭層累積集中在斗砵上層1/3處,斗室內中段炭化情形較為嚴重,所以有斗口縮小而斗室中段擴大的情形,隨著炭化層跟Cake層的累積,中段擴大的狀況在1~2個月就固定下來不變了。

依目前的使用情況,這兩把斗撐過一週歲應該沒問題。個人對於國產玉米斗的心得是,因為材質的不同,玉米斗在溫度的承受度畢竟不能跟石楠木相比(就算是密蘇里也一樣),使用時要比石楠木斗更留心"冷火慢抽"的原則(我已經看過很多朋友第一次用就燒掉了),尤其前2個月炭化層+Cake尚未建立起來前是關鍵點。例如照片前方這隻靠近斗柄處就有差點燒穿的痕跡,當時立刻熄火,冷卻後用煙灰和水填補裂開的縫隙,加上小心翼翼的建立炭層後才救回來。

jasont 发表于 2011-5-26 00:43:40

發表此篇心得並非想證明國產玉米斗是否能跟進口貨相比,或者跟石楠木比如何如何。個人一直都認為煙斗不過是個載具,或許因為每個人的感官差異,對不同的煙斗感受或有不同,但是歸根究底,煙草燃燒速度的控制才是影響品味煙草感覺的關鍵因素。
一直認為煙草如同音樂,我相信每款煙草調配者都想傳達某些訊息或意境給享用的人,體會才是最重要的,就像音樂能動人心弦,不會因為你用了廉價的手提音響就有所改變,如同你給一把平價的大提琴給馬友友,他依然能演奏出動人的樂章一樣。

所以個人的看法是除了"冷火慢抽"的基本原則外,其他的部份,煙斗的品牌、樣式、材質,煙草的種類、口味,皆屬個人喜好,可以分享,但是永遠不會成為別人要遵循的標準。願所有的斗友都能從煙斗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ps. 當初會選用國產種植園的玉米斗來測試,除了外出使用方便,其實主要是因為看了一篇玉米斗的使用心得,有斗友分享了使用2年的密蘇里斗,想說國產斗未必做不到才引出此篇的,這種心理就像你開BMW跑贏Benz其實沒什麼稀奇,可你開著國產小車跑贏進口跑車,那種爽快的心態可是粉特別滴(說穿了就是"變態:lol")。

[ 本帖最后由 jasont 于 2011-5-26 09:35 编辑 ]

piggy 发表于 2011-5-26 07:54:47

感谢jasont兄经验分享。如果想长期使用,国产斗确实要更小心翼翼的伺候。所以现在我都是拿小号的它们来试草,以尽量使其它的斗一草一斗。

lichter 发表于 2011-5-26 07:55:50

楼主怎么把斗抽成这样,也是个猛人。
美国玉米斗我用过几个,近一年了,口味还是不如手工石楠斗。国产玉米以前买过几打,用几次就丢了,味道不好。

jasont 发表于 2011-5-26 09:25:16

回复 4# lichter 的帖子

國產的玉米斗最大的問題在於品質良莠不齊,大部分所使用的玉米質地太過鬆散,只要一個不留神,很容易就燒穿了,想當然爾混了燒焦玉米的煙味當然不好聞,關於這點種植園120天成熟期的玉米斗表現就好得多了(90天成熟期的跟坊間的相比差不多,只贏在加工水準上)。

不管使用什麼材質的煙斗,"冷火慢抽"還是最高原則,斗溫高了什麼成分都被燃燒光了,你所抽到的不過是燃燒完灼熱的廢氣,哪還能體會什麼味道,君不見慢抽比賽比得不僅是趣味而已對吧。

lqpan 发表于 2011-5-26 12:41:13

过两个月用除碳器修理修理斗钵碳层也不会有问题。

家有神狗 发表于 2011-5-26 14:44:52

用过玉米斗 只是喜欢新斗的玉米香 用1次就扔 楼主的精神比不了

jasont 发表于 2011-5-26 21:54:14

回复 7# 家有神狗 的帖子

沒辦法 ~~ 秉持"客家人"勤儉持家的精神,物盡其用咩 !!

烟斗客斗烟 发表于 2011-6-3 18:12:52

我有一个玉米斗用了两年了,现在还在用,感觉很好

村中有我 发表于 2011-6-6 19:19:11

本人身边一直保留几只,毫无原因的偶尔用一下。。。

优点是保温好,很轻易的一斗到底,烟道特通畅。缺点是有很重的玉米甜味儿

影响草的原味儿,闷烧效果不太好。。。一支可以抽7.8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國產玉米斗使用半年感想